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97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思考者的08大迈步!联想ThinkPad X300笔记本评测

[复制链接]
9708 13
薄,太薄了!没错,这就是Lenovo ThinkPad X300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轻薄的身躯让它看起来是那么的轻盈,而作为ThinkPad家族标志的那身黑色燕尾服仍然被穿在了X300的身上。有人说这样的一成不变是一种守旧的态度,但更多的人却认为这更是一种经典元素的传承,就像苹果十年如一日的银色外观同样受到苹果迷追捧一样。
ThinkPad X300 顶盖设计
  X300的外壳同样采用了磨砂处理,虽然黑色的外表透露着刚毅与冷峻,但触感上却并不会让你感觉到哪怕一丝的冰冷。而在这不起眼的黑色外壳之下隐藏的又是坚固的镁金属支撑,配合高级的碳纤维、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内部底座和防滚架,让X300真正做到了坚不可摧,以钢筋铁骨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

X300上采用第二代的高级混合防滚架技术
  

原来ThinkPad X300也可以装进信封口袋
  与其他ThinkPad不同,X300将Lenovo的logo首次放置在了A面,与右下角的ThinkPad Logo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对于投入如此巨大的一款产品来说,不将Lenovo的品牌重点突出的话也确实说不过去。除此之外,X300的状态指示灯也从顶部移至了左侧,相信对于多数用户来说,这样的改变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值得庆幸的是,在开盖的状态下状态指示灯的位置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只是从屏幕的下侧移动到了Think Vantage键右侧,与顶盖的改变相比,这样的位置更容易接受一些。
  

Lenovo ThinkPad X300半开盖状态
  打开X300的屏幕,除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红帽之外,双鼠标的设计在这款轻薄型的笔记本中依然得到了保留,丝毫看不出有偷工减料之嫌,但对于黑迷们来说,拥有了小红帽似乎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了。当然,毕竟这款产品还是面向更多用户而设计的。再进行仔细观察,曾经对于ThinkPad情有独钟的用户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惊喜,没错,ThinkPad鼠标按键上的红蓝条设计在X300上回归了,相信Lenovo这一次顺应民意的做法大概又要唤醒一大批“黑迷”了。

评论 13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正视X300时,纯黑的外表依然流露出高端商务机特有的气质,小红帽以及鼠标按键的红条跳跃在其中,充满了活力。
X300正视图
  被转移到机身左侧的A面状态指示灯看起来多少有些不习惯。
  
位于A面的状态指示灯
  ThinkPad X300的Think Vantage键首次加入了背光的功能,幽蓝的灯光在夜里显得格外的深邃,似乎也在思考着什么。除此之外,静音键上方也特意加入了黄色的灯光提示,相比之前的Think系列,这一点显得更加的人性化。而其他的诸如无线指示灯、硬盘状态灯以及电源指示灯等则隐藏在了Think Vantage键右侧的面板条下,观察起来也非常方便。 
音量控制键及Think Vantage键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俯视ThinkPad X300,黑色主题下点缀着的红蓝双色依然是他的主旋律,除了ThinkPad键盘特有的蓝色回车键之外,Fn快捷键也都用简洁明快的蓝色所标记,使其整体稳重中不失活泼,商务中带着休闲。
ThinkPad X300开盖俯视图
  当WEB2.0的大潮不断席卷我们的时候,ThinkPad X300也自然不忘增加了一枚高像素的摄像头,让枯燥的商务瞬间变得时尚起来,而被“小黑迷”们奉为经典的夜间阅读灯也再次变成了最初的纯白色,使用起来倍感亲切。
摄像头以及阅读灯
  在掌托部分,ThinkPad X300比之前采用的磨砂处理方式也有了突破,类肤质的图层使用户在使用起来非常舒适。
喇叭位于腕托两侧
  ThinkPad X300虽然以轻薄著称,但在用料上却一点都不省,指点杆+触控板的双鼠标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指纹识别功能的加入也再次向人们强调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指点杆+触控板的双鼠标设计以及指纹识别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笔记本左侧的接口上方都以清晰的图例表明了接口的用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再也不必歪着脑袋四处寻找了,当然,位于机器后部的接口还需要我们花费些小力气。
图例标注出的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少方便
  X300依然采用了双屏勾的设计,但位于屏幕上边框的屏勾已经被固定死,而其开启机关则隐藏在了机身右下角,同样可以轻松的用单手完成操作。
屏幕开启的机关转移到了机器右下角
  ThinkPad X300的MIC设计在了屏幕边框的左侧,这样的设计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影响其声音采集的能力,在如此轻薄的屏幕中集中了这么多的功能,也能够看出其设计的用心之处。
MIC位于屏幕左边框
  ThinkPad X300的底部设计比较简洁,多处的出风口设计可以有效帮助散热,超薄的电池为了能够提供充足的电力,其面积也不得不占到了整个机身面积的三分之一。
底部设计简洁

  如果自信观察,不难发现位于机器底部的键盘防水系统,当用户不小心将液体泼溅到键盘上时,水分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安全的导出到机器外,而不用担心机器由于进水而损毁。

键盘防水系统

  在电池触点的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排如同站岗的“哨兵”式设计,可不要小瞧他们,据这位在德国从事工业设计的朋友介绍,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不慎进入键盘的液体在导出的过程中不至于袭击电池触电,而再次给机器造成伤害。由此我们也再一次可以看到X300设计师们的用心之处。

电池局部特写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ThinkPad X300的轻薄,到底有多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对比图。
  侧面图已经可以看到其薄如蝉翼的屏幕,这一点也得益于X300所采用的LED背光功能。
  X300侧视图 
  从上至下分别为X61、X300、T61 
  
从上至下分别为X61、X300、T61
  X61(左)与X300(右) 
X61(左)与X300(右)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ThinkPad X300的接口布局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由于ThinkPad X300在体积上进行了大幅的缩减,所以在接口的丰富性方面自然受到了影响,但如果与MacBook Air相比的话,ThinkPad X300的接口数量还可以略胜其一筹。
  1.前端概览
  
ThinkPad X300的前端
  ThinkPad X300的前端虽然没有任何接口,其斜坡式的设计也经常可以在原来的T系列以及X系列中见到,但在X300中,屏勾的开关已经由原来屏幕上的位置转移到了机身前端,双屏勾的设计依然可以通过一个开关控制,在不改变ThinkPad风格的同时换了一个新鲜的方式,相信有不少用户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体验下。废话少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X300这个小家伙的接口是否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吧。
  2.左侧接口
ThinkPad X300的左侧接口
  ThinkPad X300左侧接口左起依次为:散热孔、USB2.0×2、3.5mm音频输入输出插孔。
  3.右侧接口


ThinkPad X300的右侧接口
  ThinkPad X300右侧设计极为简洁,分别为超薄DVD光驱(我们拿到的为无光驱版本)以及安全锁孔。
  4.后部接口
ThinkPad X300的后部接口
  ThinkPad X300后部接口左起依次为:电源插孔、VGA输出、RJ45网络接口、无线网络开关、USB2.0以及散热孔。
ThinkPad X300接口一览
USB 2.0
3
  IEEE1394a
0
读卡器
0
VGA输出
1
DVI/HDMI输出
0
串口
0
PC卡槽
0
Express卡槽
0
S-Video
0
红外线
0
耳机/SPDIF
1
RJ45
1
RJ11
0
Mic
1
Mic插孔
1
Line In插孔
0
扩展坞
0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ThinkPad X300操作感受
  1.键盘及触控板
  
ThinkPad X300的全尺寸键盘
  Lenovo ThinkPad X300 的键盘依然延续了ThinkPad一贯的经典,键程适中,手感极佳,即便在长时间敲击键盘的状态下也不会感觉到双手的疲倦,而键盘表面加入的糙面精整技术则让其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留下油光,这对于已经非常接近完美的ThinkPad键盘来说又是一次飞跃。
  2.影音体验
  ThinkPad X300分布于掌托两侧的两个小音箱其貌不扬,而在众多轻薄机型中音箱的作用也只是能出声而已,所以我们对于X300的音箱效果并没有做太大的期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两个小“喇叭”的声音还原能力却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而分辨率高达1440×900的13寸宽屏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其画面也显得非常细腻,同时,这样高分辨率的液晶屏在同时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时也并不觉得拥挤,使用起来非常舒适。
ThinkPad X300的内置音箱
yelpro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5-2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导 读
  带着树立联想品牌高端形象的重任以及众多“黑迷”的期盼,ThinkPad X300进入了其研发阶段,然而经历了一年半的研发,在联想工程师眼中近乎于完美的笔记本ThinkPad X300却在还未上市之时便遭遇了苹果公司的重重一击。MacBook Air的风采大家已经有所领略,而ThinkPad X300的表现又将会如何呢?

产品最大卖点:
·轻薄机身、LED背光液晶屏、固态硬盘等多种新技术。
产品性能概述:基于低电压版酷睿2处理器的第四代迅驰集显平台机型。
产品定位报价:2008年高端轻薄机型,新品暂无报价。
初级读者导航:
·教你看笔记本配置
·教你看笔记本接口篇
·教你看评测成绩
·如何初步判断产品的发热量
·教你看屏幕类型
·教你看笔记本键盘
·如何评价笔记本电脑的附加值
·如何评测笔记本电脑

五、ThinkPad X300的性能测试
  这次性能测试环境基于Windows Vista Ultimate中文版系统以及随机的驱动程序,在Battery Mark的测试中,ThinkPad X300的电池续航时间只有1小时15分钟,比我们期望值要小很多,而对于增强版的电池的性能,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由于采用了SSD固态硬盘,其高性能也使得PCMark05的总分得以大幅提升,对于一款全集成的轻薄机型来说,竟然达到了3900分以上。
ThinkPad X300性能测试
Battery Mark
电池续航时间
75分钟
PCMark05
总分
3907
处理器
3168
内存
3201
显卡
1367
硬盘
15568
  在Vista性能测试中,这款ThinkPad X300得分为3.5,最低分数出现在集成在显卡的环节,虽然如此,但X3100的性能我们在之前的一些评测中也多次提到,运行一般的3D游戏来说还是不在话下的。而处理器、内存的分数则分别为4.4及4.5分,性能比较平衡,而硬盘的性能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达到了5.9分。

VISTA得分截图

CPU-Z信息

wprime测试截图
  在英特尔TAT温度测试中,X300的正常运行温度保持在50度左右,而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温度则迅速升到70度附近,可见X300的散热系统还是非常到位的。  
正常运行温度
全功率运行温度
TAT温度测试
  在Sisoft测试中,ThinkPad X300所采用的L7100处理器的表现一般,这也在我们所意料之中。内存测试成绩也比较令人满意,处于正常水平,硬盘的传输速度为94MB/S,平均寻道时间1ms,SSD的好处在此也就不再赘述了。
Sisoft Sandra ProXISP2c-v2007 测试
Processor Arithmetic
Dhrystone ALU(MIPS)
10638
Whetstone iSSE3(MIPS)
7713
Processor Multi-Media
  Integer iSSSE3(it/s)
65809
Floating-Point iSSE2(it/s)
35883
Memory Bandwidth
Int iSSE2(MB/S)
3861
Float iSSE2(MB/S)
3881
Hard Disk BenchMark
Random Access Time
1ms
File Systems
94MB/s

HD TUNE 截图
  在CINEBenchR10的测试中,单核渲染时间为11分28秒,双核渲染时间为6分23秒。
单核渲染时间
双核渲染时间
CINEBenchR10测试
  在3D性能测试中,GMA X3100的成绩在集成显卡家族已经算是高人一等了,而英特尔对于高清视频的优化也使得X3100显卡在集成显卡中占尽先机。
3D显示性能测试
测试条件
1024×768×32位
3DMark2005
688
3DMark2006
总分
542
SM2.0
166
HDR/SM3.0
215
CPU
1006
六、PConline评测室总结
  ThinkPad X300如此轻薄的机身达到这样的测试成绩实属不易,但高高在上的价格也将他定位在了高端商务人群之中。虽说联想一再表示这款产品与苹果的MacBook Air定位并不相同,但几乎同时面世的时间,以及同样主打轻薄牌的二者,人们用他们做对比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X300在功能超越MacBook Air的同时,其重量也并不输于MacBook Air。与MacBook Air残缺的功能相比,X300看来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
ppkkk8  V3+  发表于 2008-5-2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错怪联想了,联想在国内卖的贵,是因为国内的有钱人多。
爱死小黑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08-5-2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宽的边框,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4

粉丝

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11-24 08:59 , Processed in 0.1285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