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叔聊一下13英寸的话题,准确一点说是13寸的ThinkPadX系列。
我清晰的记得高考之后的暑假,听到了一个土味的笑话。 问:如何在一天内暴瘦30斤? 答:截肢吧。(捂脸)
讲正经的,笔记本行业可能真是这么干的,需要要做轻一些?很简单,直接提刀吧。14英寸的机器砍到12英寸。要便携,只需要把笔记本做小就立竿见影!因此在我们的记忆中,笔记本行业经历了一段百花齐放的便携风时代。12英寸缩小到10英寸(易PC)乃至8英寸(裤袋本)等等甚至一些“文曲星”笔记本也有面世。即使这样,坚持做生产力工具的ThinkPad,最小也就到了10英寸的X100e系列,这是全尺寸键盘的极限。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机身缩小意味着屏幕变小,看起来吃力;键盘缩小,打起字来局促;电池缩小,标准性能徐航变短,ATOM省电但是性能么…经历过的人们一定能回忆起123吧。 繁华褪去,似乎消费者和厂商都醒悟到,过分小的笔记本其实并不好用。这也正是14英寸T系列用户和12英寸X系列用户争论的焦点:12英寸便携性高,可以放下全尺寸键盘,但是屏幕太小。14英寸使用感受好,屏幕观感舒服,但是尺寸比较大。
有解吗?当然有! 早在11年前,北京奥运会那年,第一批90后步入大学那年。2008年,ThinkPad X300问世了,这个被整个科技媒体圈称为“笔记本黄金尺寸”的13.3英寸机型,正是那个处在0.618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既轻巧便携,又功能全面,使用舒适,还接口全面。面对同样13寸的友商,由于那令人捉急的接口,外国网友当年还做了一个调侃的视频。
远不止如此,ThinkPad UltraBay Slim的扩展能力,放到今天依然是惊人的。比如下图中的第二块三芯电池、1TB的固态硬盘扩展还是超薄的光驱等等。 今天我还依然会找出最爱的原版DVD,看看少年时最爱的凌波丽。 深知便携性、屏幕尺寸和用户体验之间微妙的关系,各大厂商研究的方向也非常类似。一方面不断努力在缩小机身尺寸,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屏幕尺寸。什么14in13,超窄边等等风向标孕育而生。 如今X300早已进化成X1 Carbon,它不仅使用了坚固的碳纤维材料的顶盖,还将14英寸屏幕塞进13英寸机身。这个被人们认为预示着“ThinkPad设计的未来方向”的机型,悄然已经迭代了6代。
我清晰地记得,2016年在日本大和实验室,叔与一群小黑粉们满怀期待的询问内藤先生,什么时候ThinkPad出“超窄边框”的机型?Think式的创新是什么?老爷子大概意思是:等它过了大和实验室的质量要求,我就会签字允许。虽然不算准信儿,但是说明超窄边的“它”的确存在! 此时的民间ThinkPad粉丝已经按捺不住,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原机屏幕尺寸升级+超窄边自造DIY。CNC机床雕刻顶盖,自制主板转接eDP接口等等,最初成功将2012年上市的X220改13.3英寸屏幕,边框直追老款X1 Carbon。 后续也要有成功改X240~X270机型的12升级到13英寸。
粉丝们实践下来,似乎这不足一个手指宽度屏幕的增加,并不是太难。可是为什么ThinkPad的工程师们搞了这么久?作为改13寸屏幕X220的使用者,一次挤地铁带来毫无征兆的碎屏,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消费者来说不仅维修费用是成本,时间也是成本。Think的质量要求,即是限制超窄边机型问世的枷锁,也是奠定Think产品优势的基石。抗造一时爽,一直抗噪一直爽。叔简单说一下质量测试中和“超窄边”有关的测试,非专业描述看个热闹即可。 首先要承受30kg的静压,静压就是这样静静的压(拍摄于LCFC Think制造工厂) 随后要承受三个角固定,一个角受力的屏幕扭曲测试,屏幕不能碎,外壳不能裂。 还要保证30,000~50,000词的屏幕开合,顶盖和屏幕不能出问题。 最后值得提的是各种跌落,各种角度跌落。Corner Drop一个角着地最惨的那种~ 在严苛的ThinkPad质量体系之下,这些刀尖上的舞蹈打造出来的产品,当之无愧是ThinkPad轻薄领域的旗舰。 创新,或灭亡。 这次先聊到这里,下回聊聊2013年泄露的Think窄边框原型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