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40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大家推荐个耳机啊,懂行的都出来说说

[复制链接]
25401 63
朝水看东流  V3+  发表于 2008-12-18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该怎么办????
斑竹 发表于 2008-12-18 13:54

罗技mm22旅行音箱
斑竹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8-12-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27# chenuan
不要求哪么发骚吧
cn.cn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音箱本身的风格而言,时下音响业界流行所谓美国声、英国声、欧陆声等等,美国音箱侧重于强劲的力度和庞大的动态,特别是美国西部出产的音箱:如JBL、BOSE、Genesis(创世纪)等。往往表现出一种洒脱豪放、粗犷大度的音色个性。这也许与美国西部牛仔们在北美草原纵马狂奔的豪迈气质不无关系。美国地域辽阔,西海岸山川崎峻、林木葱茏、丽日蓝天、物产丰饶。加上西部牛仔们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好莱坞文化艺术的渗透,使西部出产的音箱音色鲜明靓丽、声音干净利落、大开大阖,豪迈粗犷中透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潇酒与自信。各类指标的富余量都非常大,特别适合摇滚、爵士及重金属打击乐、专业OK厅等场合。但在小提琴独奏、古典弦乐方面音乐味稍淡。然而在美国东部地区生产的音箱却因地理环境因素而更多地受到英国和欧陆文明的影响。加上著名的费城交响乐团崇尚古典交响乐,每年都会以大量的演出影响着地域文化。故而东部地区生产的音箱诸如INFINITY(燕飞利仕)、Westlake Audio(西湖)等品牌,则兼有柔和细腻与宽广明亮之风格。无论音乐的解析力、速度感、音场定位与松香味都明显区别于西部音箱而在欧州和远东地区大受青睐。英国音箱具有典型的欧洲皇家血统,音色柔美甜润,造型端庄素雅,华而不艳,天然木皮中透出一种温文尔雅的贵族绅士风度。数款世界级的老爷车音箱——Rogers(乐爵士)、Spendor(思奔达)、HARBETH(雨后初晴)就诞生于此。加上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辉煌和中世纪文明的潜移默化,更兼伦敦潮湿多雾的地理环境和小桥流水般的田园牧歌,造就了英国声温柔、甜憩、细腻、稳重、斯文谈定。在家用Hi-Fi 甚至Hi-END领域中地位非常高,最适合表现古典弦乐和人声重放。可惜在表现大动态爆棚场面及低频量感方面效果稍逊。德国音箱则充分体现了日尔漫民族一丝不苟、严谨自律的敬业精神。音色自然、中性平和,干净清爽。尤以做工精湛而享誉业界,令人叹为观止。但严格来讲,德国箱音色稍偏冷艳硬朗,比较适合于流行音乐的重放。其它如法国、丹麦、意大利、瑞典、挪威等欧陆之声,则无处不渗透着法国人的机智浪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氛围,北欧人的活泼开朗和极其精美的传统手工艺:音色纯正自然、中高频略显夸张,但极富音乐味。且有很不错的兼容性,是家用Hi-Fi/AV兼用型的上上之选。至于国产精品音箱,本应也有“中国声”之说,最近有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撰文炒作。可惜中国的音响业起步较晚,包括大多数在Hi-Fi发烧圈已有些名气的厂家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介入真正意义的高保真音响,目前倘未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故而很难用什么“声”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然而短短的几年,国产精品音箱已有了质的飞跃,笔者窃以为极少数国产精品已形成自己的风格雏型,但也只能用类似某国名牌而论,如惠威颇似美国声,而美之声战神系列和新德克经典系列,指南针系列更让人想到英国声(但也许爆棚和速度部份经英国正宗货色略强)。而小旋风、金琅则多多少少染了点欧陆风情:唯有张百良先生精心酿造的“苍海龙呤”书架箱风味独到,音色平和中性,细腻高雅,温柔而又不失豪放,外观更是以中国传统土漆经多层打磨,古色古香、浑然天成,还真让人感觉到有点“中国声”的味道呢。相信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有夏商至盛唐的扁钟古韵和鸿篇巨制的宫延音乐为其基础,更兼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内蕴、丰富多彩的感情和儒释道之“中庸之道”、“合二为一”、“无为而治”等传统文化精髓夜陶,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世界公认的“中国声”应用而生。4. 好的音箱应该是很耐听的不知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您兴致勃勃地打开音响欣赏音乐时,初听尚觉音色不错,声音够威猛,尤其中高频明亮动人,低频也令人满意。但多听一会儿就感觉不舒服了,特“累”人,不得不关机走了。这种让人人感觉“累”的音箱留不住客人,因为它让人感觉“很吵”,吵得人心烦。音箱“吵”人说明该箱的失真较大,不耐听。肯定不会是好音箱。聆听品质优良的好音箱,仿佛是在品尝深埋地底三十年陈的花雕女儿线般主人倍感绵甜劲爽、回啤酒悠长。那种“甜甜的”、“暖暖的”音乐韵味会让您忘了时间、空间、甚至忘了自身的存在而陶醉于音乐的海洋中,无论听多久都不会厌烦。好的音箱失真度特低。因而无论音量大小都会令您听起来非常入耳。即便是把音量开到满功率,音箱爆得惊天动地,低频滚滚如仲夏沉雷,也只会让您感到贴近自然的逼真甚至恐怖的震憾力,但绝不会发出令您掩耳逃生的破响。一般而言:声音单薄、音色偏冷偏硬、速度过“快”的音箱都不耐听。可以肯定它们都是箱体音薄、吸音处理不力、分频器过余简化、喇叭档次较低造成的。自然称不上好音箱。好音箱是非常耐听的,它不仅能留着客人,而且聆听时间越长、煲得越熟、音色就越入耳。难怪那么多音响爱好者对此乐此不惫到痴迷的高烧地步!5. 好的音箱能听到音乐背景中最细微的讯息音箱对音乐细节的表达程度决定了音箱的解析力。解析力高的箱子,可以包含巨大的音乐资讯量,特别是音乐背景的资讯量。从而让人们能透过主题单元不听到更多的音乐细节、谐波余韵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音乐声场。试听台湾点将唱片《民歌蔡琴》(片号DJCD-96108)第一首“被遗忘的时光”,开始的几句是无伴奏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的心无坎 ……”好的音箱在表现这段时,歌声虽为清唱,但细节绝不单调,其间3秒、9秒、12秒、17秒句间的换气声,开启口唇的齿音及人声的尾音残响,清晰得仿佛蔡琴就在您的耳畔对您悄悄地呤唱。分辨率高的音箱,甚至能让您听到乐队演出时翻动乐谱、演奏人员的脚步在地上轻轻滑动的细微声响。千万别以为笔者是在神吹,只要CD录得好,重放的设备够档次,一切都是可能的。好的音箱可以忠实地反映和再现光盘上录制的各种信号源,既可以爆到七彩,也能纤细到空气中的一丝颤抖也无可遁形。所以,挑选音箱前准备一张音乐资讯量大且平日里听得耳熟能详的CD,譬如台湾飞碟唱片录制的朱哲琴的《央金玛》(片号YT-84)就是一张音乐资讯量大得惊人的试机碟。聆听该碟,您可以透过朱哲琴那晶滢剔透的特异吟唱分辨出背景中珠穆朗玛呼啸的雪风,喜玛拉雅人推开柴扉,踏着清晨吱吱作响的新雪开始一天的劳作。甚至可以极清晰地听到不远处几只撒欢的藏北风谷画。分辨率不好的音箱是不可能提供如此丰盛的音乐大餐的。当然,在试听音箱分辨率时应慎用特别爆棚的讯号源,如人工电子合成的劲爆电影大片、强烈震憾的重金属摇滚乐、打击乐等,这类音乐固然能给人留下极深的感常受,但巨大的响度会掩盖器材许多先天的不足。同时也千万别将音量开到震耳欲聋,因为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承受是有严格限制的,一旦声音超过限度,吸觉就会变得迟钝,甚至难以忍受片刻。根本就谈不上判断什么音乐细节方面的事了。6. 好的音箱能让您听出准确的声像定位所谓声像定位就是指演奏中的每一样乐器在什么位置上发音。譬如一场大型交响乐会,声像定位好的音箱会让您感觉到如下图所示的乐团陈列: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群一般位于舞台左侧,钢琴、竖琴居左后,舞台右侧一般是大提琴阵,稍后为低音提琴阵。舞台居中分别是中提琴阵、长笛、双簧管、园号、大管、长号、小号、打击乐及定音鼓等。好的音箱可以极精确地再现层次分明的声场定位,即使你不是发烧友,在行家的指点下同样能听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发自您眼前虚拟的舞台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而绝非仅仅是从两只音箱点声源中发出的各种声音的混合旋律。更好的音箱,在经严格声学处理、大小适中的专业试音室中试听,您甚至可以确切地感受到音乐演奏会上的那种特有的空间立体感和现场感!当然,就一般消费者而言,不可能有如此好的专业试音室供您试听,只能在音响店随意摆出的恶劣声学环境下选择音箱。不过这也不要紧,事先带上几张知道音乐器摆位的CD,如由捷克电台交响乐团奏、艾德里安.利珀指挥的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现场录音从舞台面看:钢琴是摆在舞台前排正中偏左、右侧是大提琴、右后为低音提琴、中后为管乐号乐、左后为小提琴群等等。如果您坐在音箱正前方重放该录音,也应该感觉到同现场院非常接近的音场定位效果。即钢琴声绝对位于中间偏左侧。好的音箱应该能听出当钢琴独奏时琴声的高音部偏左而低音部居中,同时会感觉殷承宗的双手在钢琴左边和右边位置来回跳动而产生出的无比美妙的声像移动。差的音箱可能会同时听到音箱两边都有钢琴,或者本该属于右边音箱发生的低音提琴变成中间或左边发声,造成一遍混乱的声场。这种音箱专业的说法叫着相位特性差或相位错乱,肯定是不可取的。再如试听CD人声碟时,人声从左右音箱发出,但给您的实际感觉却是演唱者站在音箱中间一个其实根本就不存在音箱的位置上唱歌。这种现象就叫着空间声源结像。好的音箱,这样的声源结像几乎人人都可以感觉得到。极品音箱可让您在闭目聆听时感觉这人就在离您不远的正前方演唱,甚至可以让你感觉出人物的高度,演唱的口形大小。这也是所谓的“定位”,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事实上,能听出声源正确“定位”的音箱就是高度保真的音箱,当然称得上是好音箱了。7. Hi-Fi音条与AV音箱并没有冲突 随着家庭影院的持续升温,不少朋友在选购音箱时常打来电话咨询笔者,说时下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专门为配置“家庭影院”而设计生产的音箱,有些甚至是世界著名厂商专门为中国的“家庭影院”度身定造的。那么这些专门设计的AV音箱是否采用了什么新技术、新工艺,它们与传统意义上Hi-Fi音乐箱是否不同,两者区别有多大?许多朋友都表明自己选择的音箱应该是既能欣赏音乐,又能看看大片,同时偶尔还要玩玩卡拉OK,一鱼三吃!所以就拿不定主意究竟是选专用AV音箱,还是选Hi-Fi音箱除了极少数个性太突出的外,绝大多数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声学还原能力,绝对能够很好的胜任“家庭影院”的各种声音效果。即使是诸如猛牌700仔这样的小型书架箱,虽因单元所限低频不足,但加上一只有源低音炮也照样能劲爆到极!唯一不同的是,所谓家庭影院专用箱仅仅是在喇叭上作了一点磁屏蔽处理以防和电视机靠得过近(一般35公分内)而磁化荧屏。再就是有意将分频器低频端提升夸张一些以加强低音效果。喇叭的振盆也尽量选用轻、薄、刚性一些的材料以求速度快些、灵敏度高些。大多数AV音箱本身的素质并不高,且失真往往也比较大。但用于看欧美动作片时往往音量均开得较大,且有许多精彩激烈的镜头吸引了您的注意力而无暇分心去留意音响的表现。这就巧妙地掩盖了许多先天不足与失真,并不符合真正的家庭影院音箱要求。真正的家庭影院用箱要求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声场还原,同时也要绝不吵人。这些要求与此同时Hi-Fi音箱如出一辙。真正好的音箱是不可能将家庭影院拒之千里的。但只能用于家庭影院的所谓专用AV箱肯定不是什么好箱。一般而言,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音响大展中,许多上榜的五星级音箱排队行榜上从来就没有“家庭影院”专用箱。事实上,针对中国市场的家庭影院专用箱是因在我国广为流行的VCD需要而派生出来的大众化廉价产品。之所以有今天敢与Hi-Fi音箱论短长的地位,多半是出于厂家商家的炒作和广告的误导。因此在您配搭家庭影院时,笔者提醒您应优先考虑习一对性能优异的Hi-Fi音箱作为主箱。其余中置、环绕,也应严格按上述各条要求试听选择,最好买正规Hi-Fi厂家出产的名牌产品为准。顺便说一句:对既要欣赏大片,又偏爱玩卡拉OK的朋友来说,选一对三分频落地箱既可免去配低音炮的麻烦,也可免去怕烧高音单元之虑,您不妨多加注意
cn.cn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原载于《电脑高手》2002年8月      



总论篇——多媒体音箱概述     



本章着重介绍多媒体音箱的详细定义、分类和其他基本常识。     



多媒体音箱,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电脑音箱”。与普通的音响设备的音箱相比,多媒体音箱有如下的主要特征:

1、多媒体音箱是有源音箱所谓有源音箱,简单的说似乎可以理解为需要电源输入的音箱。但实际上,有源音箱的严格定义,指的是音响系统中自身包含功放电路的音箱。某些特殊的音箱并不具有功放电路,但仍然需要电源输入,这样的音箱就不能称之为有源音箱。

2、多媒体音箱是防磁音箱多媒体音箱由于其需要放置在电脑显示器的旁边,所以具有特殊的防磁要求,扬声器必须使用防磁扬声器(即所谓的磁体密闭型扬声器或是“永磁式”扬声器),功放电路也不能使用电磁波外泄较大的设计。

3、多媒体音箱是“半自由近声场”音箱与上述两个概念相比,这个概念要理解起来比较复杂。所谓近声场音箱,指的是它在放音时与聆听者的距离非常之近,一般要小于一米。而半自由,则指的是它对聆听者的位置和姿态要求比较宽松。对于HI-FI等音响,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词汇“皇帝位”,听众只有处于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才能听到最好的声音。但对于多媒体音箱显然不能要求用户也像欣赏HI-FI一样坐在“皇帝位”上一动不动。对于“半自由近声场”音箱来说,需要对它的声学结构作专门的设计,和普通的HI-FI或家庭影院音箱完全不同,所以多媒体音箱绝不是HI-FI音箱的缩小化(而国内很多厂商在此问题上都犯了严重的错误)。

4、多媒体音箱是小功率系统由于电脑系统的供电设备限制,更是由于多媒体音箱本身是近声场系统,所以多媒体音箱是小功率系统,一般只有几十瓦的功率,像HI-FI或家庭影院动不动就数百瓦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其功放电路设计在尽量小的功率下要有良好的音质表现,这也和家用音响是不同的。

5、多媒体音箱对于摆位要求应该宽松稍有音箱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音箱的摆位设计对于音质表现有巨大的影响。但对于多媒体音箱设计,这点就必须放松。因为电脑桌不可能提供良好的摆位环境,更不可能提供大的摆位空间,电脑桌的稳定性更是绝不可能与专用的音箱脚架相比。所以多媒体音箱设计上,就必须设计成为对于摆位要求十分宽松的结构(这也是目前国内厂商的设计盲点之一)。

6、多媒体音箱应该是具有声音修正作用的音箱理想的好音箱,应该将声音的“音染”,也就是自身特性对源声音的影响降到最低,但多媒体音箱不能这样要求,因为多媒体音箱的音源,即声卡或CDROM驱动器的声音素质不高,这样,多媒体音箱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声音修正作用,以保证用户最终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这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创新的音箱设计,多年以来,很多用户都感到创新的音箱在与创新的声卡搭配时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牌子的声卡或音箱与创新产品搭配的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创新音箱在设计时针对创新声卡高音和极低音较差,数码感较强的缺陷作了专门处理,很好的弥补了创新声卡的源音缺陷。

7、多媒体音箱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外观设计应该尽量美观,成本也不能太高塑料在专业音箱设计中是十分少见的,但在多媒体音箱中却非常常见。同样,1000元对于HI-FI音箱刚刚入门,对于多媒体音箱已是顶级。材料和成本的限制,使得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必须选择良好的平衡,而不能像HI-FI或家庭影院设计一样随心所欲。以上的七点要求,应该说是多媒体音箱的必备特征。不过目前国内的市场现实是除少数几点得到广泛遵从外,另几点特征则没有被大多数厂商意识到。

    无源多媒体音箱和防磁喇叭

    现在,有源音箱几乎快成了多媒体音箱的代名词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其他一些音箱,例如一人高的礼堂音箱也是有源音箱,但你总不能说它是多媒体音箱吧?),但其实,无源多媒体音箱还是存在的。在早期多媒体时代,由于声卡上具备了功放芯片,所以价格低廉的无源多媒体音箱曾经流行一时。但由于早期的无源多媒体音箱声音小、音质差,更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声卡上已经不再使用功放芯片,所以多媒体音箱已经退出主流。不过在某些高端领域,由于外接功放的无源设计能够有更好的音质表现,所以仍然在小范围内存在着。例如“朝露”音箱。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如创新等少数厂商的一些产品,虽然使用了独立功放盒的设计,但其音箱的结构决定了不能脱离整套系统单独使用,所以这样的系统仍然是有源多媒体音箱。

    无论是有源多媒体,还是无源多媒体,使用的扬声器,即所谓“喇叭”都是防磁型的。这种扬声器的旧名也叫“永磁型”扬声器,区别于不防磁的“恒磁型”扬声器。它使用了可隔绝磁力线的合金制成外壳,将扬声器上的磁体完全包裹起来,满足了多媒体音箱的防磁要求。但防磁扬声器的音质要比设计相同而不防磁的扬声器略差。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多媒体音箱的划分方式有多种(以下除特别指出,所指多媒体音箱都是有源多媒体音箱),按照材料划分,有木质音箱、塑料音箱和木塑混合音箱三种;按照输入数据划分,有模拟音箱和数字音箱两类(包括带AC3/DTS解码的数字音箱,只具有PCM解码的数字音箱和USB数字音箱三类),按照价格划分,则可以分为极低档(150元以下),中低档(150-300元),中高档(书架箱或2.1音箱300-600元,多声道音箱300-1000元),高档(书架箱或2.1音箱600元以上,多声道音箱1000元以上),极高档(书架箱或2.1音箱1000元左右或以上,多声道音箱1500元以上)几个等级(当然,这个等级不是绝对的)     不过多媒体音箱最主要的划分方式,还是按照其基本结构,分为书架式和X.1式两大类别。书架式音箱,也称为2.0音箱,这种设计是最为传统的音箱设计,也就是使用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立方体箱体,其中一个内置功放电路,称为主箱,另一个则称为副箱。两个箱体使用两分频设计(即一个高音扬声器和一个中低音扬声器)或同轴设计(即使用专用的同轴扬声器,使用一个扬声器覆盖全音频)。一般使用倒相式结构。这种音箱结构性能最平衡、设计最简单。但由于受体积限制,对多媒体音箱而言,其低音很难做得很好。     同轴扬声器     我们经常会听到所谓的“同轴设计”,那么什么是同轴扬声器?     首先,所要了解的是,所谓同轴设计和“全频带设计“并不是一码事。尽管看起来它们都是使用一个扬声器来覆盖整个音域。但全频带扬声器的结构和普通的扬声器并无不同,而同轴扬声器则不一样。同轴扬声器的所谓“同轴”,指的是其一个扬声器上同时包含了高音和低音两个扬声器单元,自然也具有两组信号输入,通常的结构就是把一般的中低音扬声器中央的防尘盖部分(也就是中低音扬声器中间的球形突起部分)用高音单元取代。这样的扬声器就自然能起到两个扬声器的作用。同轴设计对于近声场音箱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的高音和低音都是从一个点发出的,可以避免近声场音箱常见的高低音分离和声相位差的问题。但是能把同轴扬声器做好的厂家并不多。这里特别提出同轴概念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国内一些厂商利用用户的无知,将一些普通的纸盆扬声器中央防尘盖做成振膜形状,冒充同轴扬声器欺骗用户,牟取不合理的利润。其实,国内的多媒体音箱中,真正采用同轴设计的非常之少。     X.1音箱,就是为了克服书架式音箱的这个固有缺陷而提出的。X.1音箱的原理就是利用声学上300Hz下的低音指向性很差,80Hz下低音几乎没有指向性的原理,将源音中的低音部分分离出来,单独使用一个低音音箱,即所谓“低音炮”来播放,而中高音仍然使用主音箱播放的设计。     X.1音箱的类别远比书架式音箱复杂得多。从使用上分,X.1音箱分为2.1、4.1、5.1三种。其中2.1音箱和4.1音箱是为普通的立体声声卡和四声道声卡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在于低音信号来自于源始音频信号的分频。而5.1则是专为电脑影院系统设计的,与5.1声卡配套,具有独立的低音通道。     从结构上分,X.1音箱则可以分为二分频和三分频两种,二分频音箱的主音箱和环绕音箱使用了全频带扬声器,这种扬声器在理论上可以回放200Hz-19KHz的音频信号,由于只有一个扬声器,这使得二分频X.1音箱的主音箱和环绕音箱能够做得很小、很美观。但是全频带扬声器对于其频响范围内的高低两端表现不良。从而导致二分频X.1音箱的表现不均衡,呈现两高两低(低频和中高频好,中频和高频差)的表现。     三分频X.1音箱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它的主音箱和环绕音箱就是一个较小的书架式音箱。由于低音炮弥补了书架式音箱低音较弱额缺点,所以它在声音表现上在理论上不存在弱点。不过两分频X.1音箱的小巧美观也就打了折扣了。     X.1音箱的核心在于低音炮,大多数中高档音箱的低音炮一般都使用了大尺寸的橡皮边松压盆,但低档音箱的低音炮则一般使用了4”的普通纸盆。这样的低音炮的音质受扬声器限制,不会太好。与书架箱相比,多媒体低音炮的设计可算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几乎所有能在小体积低音炮上使用的结构,我们在市场上的产品中都能见到。这点,我们在后面再具体讨论。     低音炮     所谓低音炮,就是指的独立的低音音箱。之所以称之为“炮”,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最早的纯低音音箱——低音管的英文名称就是“cannon”,也就是“加农炮”。之所以得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结构就是一根中间带有扬声器的长长的管子。实际上,直到现在,“connon”仍然是效果最好的低音炮之一,只是因为体积太大,所以一般多是在电影院等地方使用。
    我们对于多媒体音箱的详细定义和产品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在下一章里,我们将会对多媒体音箱的各个部件逐一详细介绍。
cn.cn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箱箱体的材料     通常的音箱箱体都是木制的,但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树木”,这种使用原样的树木木料制作的音箱,我们称之为“原木音箱”。这种音箱箱体无论是品质还是外观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由于如前面所说,音箱对于木料的密度是存在要求的。用于制造音箱的原木木料大都是橡木、樱桃木等高密度木料。普通的桦木、榉木等速生木料是不能用的。而橡木等木料价格昂贵,在多媒体音箱上使用未免过于奢侈了。所以,木质多媒体音箱往往使用一种称为MDF的木料,MDF的全称叫做“中密度板”,它是使用松软的速成木料切成薄片,然后加热后在高压下制成的压缩木板。它的密度远远高于普通的木板,而成本则比原木低得多。是最主要的音箱原料。     但是,中密度板虽然物美价廉,外观却太难看了,它不像原木木料有自然的木纹,只要刷上一层漆就可以了。中密度板必须在外面贴上一层PVC贴皮,这种贴皮既有木纹的,也有摩沙色的,由此就构成了多媒体音箱不同的色彩外观。但也正是这层PVC贴皮,所以一些多媒体音箱长时间使用后边角会磨损甚至脱落。因为毕竟是贴上去的,时间长了就会掉。特别是在北方,由于空气寒冷,生产中PVC粘性会下降,所以北方制造的音箱特别容易出这个问题,这和工艺无关,是难以克服的。     国内的多媒体音箱多是使用木质箱体。但其实在国际上,塑料箱体的多媒体音箱才是主流。因为塑料箱体美观、质感好、易加工、耐用。但是对于制造音箱的塑料、要求它密度高、强度和韧性好。国内的音箱厂家大多在技术上还达不到这个层次。     在HI-FI音箱设计中,一些音箱甚至会使用水泥等材料来制作,以使箱体的谐振程度达到最小。国内一些多媒体音箱厂家也推出了使用大理石材料的古怪音箱。不过材料只是一个方面,声学设计不好的话,什么材料也是没有用的。     为了尽量加大音箱箱体的声阻尼,一般在音箱内会加装吸音棉材料吸收音箱内的声波。在一些HI-FI音箱中甚至会在内部涂布沥青材料。不过在多媒体音箱中,出于成本考虑使用吸音棉的并不多,同时,由于国家长城安全规定对于音箱制造的规定,在带有功放的箱体内不允许使用吸音材料,以防止长时间工作后受热着火。     为了减小箱体谐振,对箱体的设计也有特殊的要求,一般来说就是要打上加强梁和加强筋,主要有三种——打在箱体正中的加强隔板(这种设计关系到箱体的声学设计,需要统筹考虑)、边脚的45度加强筋、大面积侧面内部的不规则形状加强筋(以改变箱体的共振频率,漫步者R501T音箱的低音炮就使用了这种设计)。使用了加强筋的音箱的稳定性明显好于没有使用的音箱,但由于工艺复杂,在低档箱体中很少使用。     我们前面论述的是密闭箱,但实际上,我们通常买到的多媒体音箱大都是带有一个开口的所谓“倒相箱”,那么,什么是倒相箱呢?     先来说说密闭箱的缺陷——密闭箱的优点是声音清晰、效果好,但它的声音回放完全由正面的扬声器振膜来承担,这就造成当扬声器不大的时候,它的回放频率不会太低。而倒相箱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     所谓倒相箱,是根据声学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原理设计的。具体的原理这里不作详细的阐述,简单的说,其理论依据就是当音箱箱体足够结实的时候,可以将箱体视为一个力学上的“刚体”(即不会产生型变的物体),此时,音箱内部的空气在扬声器背面振动的作用下会被压缩产生共振,此时在箱体上开一个口,并接上一根管子,空气就会在这根管子内高速振动而发声,就象音乐中号角的发声原理一样。这里我们特别可以看出,真正发声的是空气在箱体及管道里的振动,而不是扬声器,扬声器只是起到了一个“驱动力”的作用,就象扬声器上真正发声的是振膜而不是线圈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倒相管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比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低得多而且与扬声器的大小无关,因为管道发声的频率要比振膜发声的频率低得多。     那么“倒相”是什么意思呢?倒相是指的经过箱体的反射,从倒相管里出来的声音相位与扬声器振膜正面声波的相位相同,即与扬声器背面声波相位相反,相位被“倒了过来”。但是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声波来源于空气的振动,而不应理解为扬声器背面的声波被“反射回来”(有不少文章在此问题上犯错误)。     正因如此,倒相箱与密闭箱相比,有如下的优点:体积较小、低频下限是密闭箱的0.7倍、灵敏度比密闭箱高3dB、声压较高。所以在多媒体音箱这种小体积音箱上,倒相箱使用的非常多。     但是,倒相箱对于声学设计的要求远比密闭箱高得多,因为倒相箱存在一个固有的问题,就是在回放频率接近箱体的固有频率时,倒相声波会与扬声器正面声波相抵消,从而导致声压急剧下降。具体表现为倒相箱尽管低频下限较低,但接近下限时声压下降极快,而且倒相箱的瞬态,即反应速度往往要比密闭箱差。这就导致倒相箱设计不好的时候,低音虽然比较低、但很容易混浊,音质很差。     国内的大多数多媒体音箱都是倒相箱,但是真正懂得倒相箱设计的厂家并不多,很多厂家只是在音箱上开一个口子加根管子就自以为是“倒相”了,其音质惨不忍睹。对于这种箱子,倒不如用一块海绵把倒相孔堵起来,可能倒会好一些。     一些音箱使用了特殊的双曲线倒相孔,例如漫步者的R501T音箱就是如此。这是因为为了取得好的低音效果,倒相管应该长一些,但长倒相管会在高速气流下产生摩擦声。双曲线管道的流体阻力最小,能够尽量取得高速气流和气流噪声之间的平衡。     关于倒相结构的其他思考     倒相结构在国内的多媒体音箱中非常普遍,但很少有设计的出色的。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倒相结构对于音箱声学设计的要求非常高,但国内的音箱厂家有相当多的并没有足够的箱体设计实力(有些厂商甚至连一个懂得声学的工程师都没有),很多厂商其实只是从国外买到现成的音箱产品,然后直接进行箱体测绘仿造,然后再在外观上作一些变化而已。但由于所用的箱体材料、扬声器单元、功放电路等与原品截然不同,仅仅在箱体声学结构上的仿效根本是没有意义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这样的厂家还不如老老实实作密闭箱,可能还会好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国内的厂家,作倒相箱的,不说明什么,作密闭箱的,倒比较有可能当真有技术实力。     在常见的书架式多媒体音箱中,其倒相结构有两大类——前倒相式和后倒相式,低音炮则又多了一种侧倒相式。后倒相式的音箱数量最多,因为这种箱体设计比较小,也比较美观。但是,我们在今年第三期的评测文章里讨论过这个问题,后倒相式音箱在背面有墙,且离墙至少30厘米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离墙太远,倒相的声音根本听不到,太近又会形成驻波(声波在遇到阻挡物后反射并与原来的声波叠加,会在某些频率有相互抵消或增强的现象,实际表现为某些频率的加强或减弱)。这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摆位要求太苛刻了。所以多媒体音箱还是使用前倒相为好。     音箱的近声场设计     前面我们说过,多媒体音箱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半自由近声场音箱。为此,多媒体音箱就需要一些完全不同于普通的HI-FI等音箱的设计。其中也包括箱体的设计。     近声场设计,主要的重点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高低音的方位分离问题,而是高低音的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     除了同轴音箱和全频带音箱以外,在任何普通的音箱上,高音和低音必然是从两个不同的扬声器中发出的,在聆听者距离很近的情况下,就可以清晰的听出高音和低音是从两个不同的方位发出的,这就是高音音方位分离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尽量的缩小两个扬声器的距离,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使用同轴扬声器,但同轴扬声器的制造工艺很复杂,并非多媒体音箱所能消受的。另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在高音扬声器上制造与低音扬声器边缘紧密结合的月牙形缺口,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高音扬声器与低音扬声器振膜的距离达到最小。例如漫步者S5.1的主音箱上就使用了这种设计。     高低音使用不同的扬声器,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高音扬声器是球顶扬声器,而低音扬声器是锥盆扬声器,所以相对来说低音扬声器的振膜比较靠后,这样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会比低音扬声器的声音先到达聆听者的耳朵,这样,在听到某一时刻的高音时,同时听到的低音却是上一时刻的,这就是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调整音箱的分频器,但是多媒体音箱大多没有使用真正的分频器。惠威公司在M-200音箱设计上使用的办法是将音箱前表面向后倾斜,这样高音单元相对就靠后一些,声相位就统一了。不过总体来说,考虑到了多媒体音箱的近声场设计问题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少见。     与书架箱相比,X.1音箱的设计可算是五彩纷呈,不过无论是二分频式的还是三分频式的, X.1音箱的主音箱都是密闭箱,这是因为它的低音交由低音炮来完成了。而低音炮的设计就复杂多了。     最常见的低音炮大都是普通的倒相结构,一个大尺寸低音扬声器在正面,同时在侧面或后面开设倒相孔或是方向相反。这种设计结构最简单,而且功率大低音下潜深,但在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说,倒相箱要设计好并不容易,在低音炮上由于音域范围狭窄,尤其如此,基本上说,迄今在国内的X.1音箱中,还没见过一款采用这种设计而音质无可挑剔的产品。     一种比较复杂的设计,叫做地面增压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将扬声器的正面对着地面。在理论上说,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能够加深低音炮的低音下潜,而且可以增加声压3DB,同时,由于低音炮与地面之间存在低通滤波作用,会净化低音的音质。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将低音炮对着地就行了的。扬声器距地面的距离需要根据扬声器的参数进行精确的计算,否则音质反会变差。而且使用这种设计,扬声器口径不能太小,音箱功率也不能太小,否则低音就没有力度,其结果就是低音炮是个非常巨大的庞然大物。这种设计目前只在漫步者使用8”喇叭的R501T低音炮上见过,不过这个低音炮尽管力度不如S5.1之类的产品,但就音质而言,的确是漫步者所生产的最好的低音炮。     针对电脑音箱的小体积低音炮音质很难做好的问题,惠威公司给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密闭式低音炮。惠威生产的所有X.1音箱上都使用了密闭式低音炮。密闭的结构当然对于提升音质有很明显的效果,这从我们上一期评测的M-20 4.1音箱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因为密闭箱在低音表现力上的先天不足,制造密闭低音炮需要非常好的扬声器单元作为支持。而纵观国内的多媒体音箱厂家,大概除了惠威有这样的底气,其他的就不多了。     在中低档X.1音箱中,还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设计——外表上看不到真正的扬声器,而只能见到一个倒相孔。扬声器被埋在音箱内部。这种结构称之为ASW音箱。其结构就是扬声器在音箱内部,振膜正面和背面被隔板隔成两个腔体,正面的是一个开有倒相孔的倒相腔体,背面则是一个密封的密闭式腔体(个别低音炮还有第三个腔体)。这种结构能够在很小的腔体内取得非常低的低音,而且瞬态很好。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使用小口径单元的低音炮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音箱的声学结构设计要求比倒相箱更为严格,稍有不慎声音就很容易混浊。以前创新和漫步者的几款三腔高档低音炮在这种结构设计上作的比较令人满意,但大多数产品效果都不是很好。     前一段时间,创新和罗技推出了几款新的X.1音箱,其中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想,笔者个人以为,它们采用的设计是对于多媒体音箱最适合的低音炮结构。     创新在其高档音箱上使用的结构称之为SLAM结构。整体来看,基本结构类似ASW低音炮。也是双腔体结构,使用的是6”的低音扬声器。而与ASW不同的是,创新没有使用倒向孔,而是在相当于倒相孔的位置上安装了一个8”的空纸盆(即只有振膜没有音圈的扬声器)。这样的结构具有与ASW结构相同的低下潜和大功率效果,而空纸盆又减少了气流噪声并利用本身的固有频率起到了一个低通滤波的作用,是一种使用空纸盆倒相(又称被动辐射式音箱,是一种用空纸盆代替倒相孔的倒相式音箱)的ASW音箱。所以尽管创新的SLAM低音炮体积很小而且只用了6”的扬声器,但低音力度不亚于很多大体积低音炮而且声音极为纯净。     罗技在其最新的Labtec-424音箱(本刊上期曾有评测)上使用的结构更为特殊,罗技称之为“双音室被动反射式”设计。外观来看,与创新的SLAM结构颇为类似,只是罗技的设计中,扬声器背面的腔体是与前面的腔体连通的,也就是说,它的两个腔体都是倒相式腔体。这种结构实质上是一种使用空纸盆倒相的“双腔体带通音箱”。在同等的声音功率下,它的体积能够比创新的SLAM结构更小,反应也更灵敏。事实上,Labtec-424音箱所使用的低音炮极小,但发出的低音力度之强却几乎令人不能忍受。     这两种低音炮结构堪称是最有希望的设计结构,因为它们对用料的要求不高(创新和罗技的两款低音炮都非常轻),体积和功耗也很小,但低音效果却惊人的好。不过它们的结构复杂,特别是需要精心选择的空纸盆,对于大多数没有独立的扬声器生产能力的国内厂商来说,似乎勉为其难了。     总体来说,在音箱的箱体设计上,较复杂的结构在理论上能够有更好的声音表现,但这需要对声学精通的设计人员。对于大多数的国内音箱厂商来说,越是简单的箱子倒是可能会做得好一些。音箱箱体的结构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谈谈音箱的灵魂——扬声器单元。     ·扬声器的选择     扬声器单元是一个音箱的灵魂,这句话毫不夸张。国内大多数多媒体音箱厂家所欠缺的就是好的扬声器单元的制造能力。正如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一再强调的,靠购买扬声器来维持生产是靠不住的,只有具有独立的扬声器开发测试能力,才能真正满足高品质音箱生产的需要。     多媒体音箱上所用到的扬声器按用途主要分为四大类:高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低音扬声器和全频带扬声器四类。     按照结构分,多媒体音箱的扬声器则可以分为锥盆扬声器和球顶扬声器、平板扬声器三大类。     所谓锥盆扬声器,指的是常见的那种扬声器振膜为一个锥型盆的扬声器。它中心的球型突起称之为防尘盖,其边缘就是驱动线圈的所在。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其磁场与扬声器背面永久磁钢的磁场相互作用,就推动扬声器振动了。这种结构也称之为动圈式结构。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的锥盆扬声器一般都是动圈式扬声器。     锥盆式扬声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口径和振膜的类型。一般来说,2”到3.5”的锥盆扬声器主要用在全频带扬声器上,而4”到6”的扬声器一般作中音扬声器使用(部分低档低音炮也做低音扬声器使用),而6.5”以上的扬声器则几乎全是低音扬声器。由此可以看出,越是口径大的扬声器,其振动频率越低,其低音表现力也越好,而高音则正好相反。     振膜的问题则复杂得多。多媒体锥盆扬声器上常用的振膜有纸盆、羊毛盆、防弹布盆、金属盆、陶瓷盆、PP盆(即聚丙烯复合盆)等等。     谈到振膜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经常有一些朋友问,究竟哪种振膜的扬声器更高档一些?其效果更好一些?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头!当然,这里和音箱厂商的有意误导有直接的关系。     扬声器当然有档次之分,但这和其振膜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关系,任何一种振膜都有极高档的产品,即便是看起来似乎最“廉价”的纸盆在HI-END级的音箱中也不少见。     选择不同的振膜,主要还是从所要设计的音箱的音色个性出发的。一般来说,纸盆和PP盆的适应性最好,在几乎所有类型的锥盆扬声器上都可以使用,音色比较适中,无论是追求力度还是追求柔美都可以满足。不过纸盆的一个固有问题就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霉,很多南方的音箱产品不喜使用纸盆和这点有很大关系。     羊毛盆是近来流行的,似乎“高档”一些的设计。其实羊毛盆是有纸基羊毛盆和羊毛编织盆的区别的。前者是在纸浆内掺入羊毛纤维,本质上是一种复合纸盆。不过目前国内音箱市场上的“羊毛盆”大多都是这一种。羊毛盆的音色温暖而轻柔,但振膜较软容易变形,所以不能承受较大的动态变化。适合于听轻音乐、人声之类的作品,对于摇滚之类大动态作品就一塌糊涂。     防弹布盆,其实应该叫防弹布编织盆,它使用的振膜是高强度的维纶编织材料制造的。与羊毛盆正好相反,它的强度很高,能够承受非常大的动态。声音厚重而有力,但由于振膜较重,所以细节表现不如以上几种振膜,“小声哼哼”的本事不行。     这两种振膜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都不善于表现高音,所以在全频带扬声器上没有使用这两种振膜的。陶瓷盆和金属盆的振膜分别是使用刚化陶瓷和铝合金(或铝镁合金)等轻金属制造的,它们的音色颇有类似之处,因为振膜刚硬、强度大、重量轻,所以反应速度快,音色轻脆有力。在中高音上的表现力很好,但在低音上就不是很柔和了。相对来说,这两种振膜也像纸盆、PP盆一样可以作任何一种扬声器,但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在全频带扬声器上用得更多一些。     扬声器的盆边     与振膜一样,锥盆扬声器上振膜与边缘(称之为盆架)连接的部分,即盆边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常见的盆边有纸边、布边、橡皮边等,不同的盆边也对振膜的振动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多媒体扬声器上使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橡皮边,所以我们也不过多的探讨了。     绝大多数多媒体扬声器的高音单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球顶扬声器。球顶扬声器的外观颇像去掉了锥型盆的锥盆扬声器,不过其看上去好像防尘盖一样的球型物体其实就是球顶扬声器的振膜。由于振膜极轻,口径又小,所以能够发出很高的声音。部分高档产品还会在内部充磁液(一种磁性胶体),并填充羊毛等材料,这都是为了减少杂音的措施。球顶扬声器一般有三大类:软球顶,其特点就是振膜是软的,可以按下去,包括丝膜和绢膜等,同时又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硬球顶,也就是金属膜扬声器,其振膜是一些金属薄膜;PV膜扬声器,其振膜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兼有前两种的特点。     与锥盆扬声器一样,球顶扬声器也只有振膜个性的区别,而无等级的区别。软球顶在播放音乐时显得细腻柔和富有音乐味,而硬球顶进行音乐回放的时候富有冲击力,音场轮廓清晰,更适合打击乐器以及流行乐的重放。至于PV膜则介于二者之间。     球顶扬声器的口径,一般都不会大于1.5”。值得警惕的是软球顶和硬球顶一般都货真价实,而PV膜扬声器由于其振膜外一般都有一层保护盖,所以有厂商把普通的2”全频带扬声器盖上类似的保护盖冒充PV膜单元,从外表只能看到塑料的防尘盖,似乎和PV膜差不多。但是这种“改版”扬声器由于大部分振膜都被遮盖,所以音质不仅比不了真正的PV膜,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全频带扬声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二者的价格差,低档多媒体音箱中采用这种“改版”扬声器的不在少数,选择的时候要加以注意(这种扬声器其体积一般都比较偏大)     低音扬声器(这里指得是真正的低音扬声器,不包括那些被用作低音的中音扬声器)一般采用的都是松压盆的锥盆扬声器,这种扬声器是一种经过特别设计,冲程(即振膜的活动范围)特大的扬声器。这样才能满足低音回放的要求。可以说,看它使用的是不是松压盆,是评判一个X.1音箱是否是中高档产品的最基本标准。     以上,就是多媒体音箱上主要使用的扬声器类型。一般来说,对扬声器来说,口径越大低音越好,口径越小,高音越好。磁钢磁性越强,控制能力越好。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认识。但在振膜的选择上,则只有个性的区别,和档次没有直接关系。例如漫步者的1900TII将当初1900TB的陶瓷盆换成了羊毛盆,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产品的音色取向从冷峻转向了以柔和为主,而不是说羊毛盆就比陶瓷盆要好。     之所以会有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除了厂商的有意误导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部分扬声器如低档的纸盆扬声器和低档PV膜扬声器比其他振膜的低档扬声器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厂商当然会喜欢在低档音箱上多使用这些产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似乎“纸盆和PV膜就是比防弹布盆和丝膜差”的认识。但这当然是错误的。     平板扬声器     在多媒体扬声器中,平板扬声器不是主流,这里只做一个简要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平板扬声器主要有NXT扬声器和等磁场带状高音扬声器两类,前者是英国NXT公司的专利,后者是中国惠威公司的专利。     NXT扬声器本质上也是一种动圈式扬声器,它也有类似锥盆扬声器的线圈与磁钢,不过在NXT扬声器上,这称之为“激励器”,NXT扬声器的原理就是用激励器推动一块名为“振动板”的聚合材料制造的平板发声。其发声的方式很特殊,不像锥盆扬声器那样的刚性联动,而是一种无规则的波浪式振动。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体积小、频响范围广、效率高、指向性宽的优点,但是低频几乎没有、音质差也是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国内的一些获得授权的厂家曾推出一些使用平板式音箱的X.1产品,但这些产品除了样子好看之外可说是一无是处,所以现在已不多见。     带状高音的结构跟更为特殊,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音圈和振膜是一体的,音圈就是振膜!它将音圈导线用特殊的方法复合在振膜上,用框架型的磁钢包围起来。因为其磁场是均匀分布的,所以称之为等磁场带式扬声器。     等磁场带式扬声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面”驱动,而非NXT扬声器的“点”驱动。而且它的振膜极轻,所以高音效果极好。但是由于振膜强度很低,而且振膜的振动范围很小,所以等磁场带式扬声器只能作为高档音响的高音单元使用。     等磁场带式扬声器制造工艺复杂,成本极高。所以除了惠威曾经用其作过一款价格高昂、叫好不叫座的M-2000音箱之外,不再有人使用过这种扬声器制造多媒体音箱。     ·多媒体音箱的功放电路     多媒体音箱作为一种有源音箱,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带有内置的功放电路,我们下面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电路。     一、输入     首先,我们先从入线部分说起,多媒体音箱的线路输入包括两个部分——信号线输入与电源线输入,对于线路输入部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实现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分离式进线,也就是信号线要和电源线分别从箱体的上下方进入,而不能挤在一起,否则电源线的电磁波会对信号线构成强大的干扰。这是功放设计的基本常识,不过似乎很多产品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有一些高档的多媒体音箱,使用了HI-FI设计中的分离式电源线设计,理论上说,这种设计可以手工更换电源线,对于打磨音箱、提高音质有一定的好处,不过事实上,对于多媒体音箱这种低档音响设备来说,这种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分离式电源线只不过是一种昭示产品档次的行为,对于实际使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也有一些音箱使用了双输入口的设计,这种设计允许使用第二输入口连接独立功放或实现一些音质调整功能。使用起来很方便,不过这种设计对音质往往也有一些不良影响(尽管不大),所以需要用户自己考虑。
朝水看东流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CNN是不是太专业了
cn.cn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电源     拆开音箱的后背板,映入眼帘最瞩目的就是变压器和巨大的电源电路。多媒体音箱的电源电路大概是电脑设备中最简单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变压器(将220V的电压转换成几十V的低电压),一个桥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主要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和一个滤波电路(由二或四个电解电容组成,用于将波动型的直流电平滑化)组成。     变压器的选择决定了能为功放电路提供的电源功率大小。这个数值是由功放电路的标陈功率决定的。一般来说,不应小于功放电路最大功率的80%。具体来说,对于普通的低档多媒体书架式音箱,每个声道能够拥有10W左右的功率就差不多了,对于X.1音箱中的环绕箱,这个值还要小得多(一般只有3-5W),而低音炮则要大一些,一般在20W左右,这种功率大小已经能够发出品质不太差而声音足够响的声音效果了。     但对于中高档音箱,因为要追求最好的音质表现,所以不能令电源成为系统的瓶颈,此时对电源功率的要求就大得多。一般来说,由于要给出足够的余量,电源功率应该比音箱的最大输出功率还要大20%以上。对于使用大口径的扬声器来说更是如此,根据一般经验来说,对于使用4”甚至5”中音单元的中高档书架箱,其功率不应小于每声道20W,最好能够有30W左右。否则能够明显感觉到动态不足(例如著名的惠威M-200音箱,其实该音箱被人指摘最多的功放电路如果单纯拿出来看并不差,只是对于这个箱体设计来说,有“小车拉大炮”的感觉而已)。而对于使用5”、6”松压盆的低音炮,其电源功率不应小于30W,对于使用8”盆的低音,其电源功率更应在50W以上,否则低音必然会变得松散。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经验的数字,而且要注意只是电源大了没有用,还要有足够功率的功放电路来搭配才行。     在一些高档的音箱,例如惠威M-200和漫步者S5.1上,使用了一种环形变压器,这种变压器就是发烧友俗称的“环牛”,与普通的变压器相比,这种变压器的电流声(变压器铁心振动带来的电流中的本底噪声)最小,所以多在音响设备中使用,当然,价格也贵得多。     滤波电容,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东西,由于其原理是使用大容量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来为电流滤波,所以其电容总容量越大,输出的电流越平稳,混入音频信号的杂波越少。而在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容数量越多,滤波效果越好。在此前提下,电容品质越好,则效果当然会越出色。     一般来说,大多数电路中使用两个3300微法的电容就可以满足需要了,有些音箱上使用了更好的4700微法甚至更大的电容当然更好,但前提是电容本身的品质不能太差,一般常见的红宝石电容、汤姆森电容、三洋电容、菲利浦电容、ELNA电容都是不错的。滤波电容是有源音箱摩机的一个重点所在。     三、运放     在信号电路部分,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其不同的特性,会输入不同的电路处理。普通的模拟音箱上,输入的音频信号会直接输入到功放电路,而数字音箱上处理则有所不同。     数字音箱     所谓数字音箱,指的是可以输入数字音频信号的音箱。从我们上期的声卡专题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所谓数字音箱,实质上是将本来在声卡上的CODEC部分转移到了音箱中运行。这也是AC’97结构带来的主要优点之一。数字音箱,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PCM数字音箱、AC-3(DTS)数字音箱和USB数字音箱三类,USB音箱已经是昨日黄花,离淘汰不远,我们不去管它。前两种音箱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所谓PCM数字音箱,就是说它只能支持所谓的PCM数字解码,也就是简单的提供了一个CODEC功能,将数字音频信号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而已。而AC-3(DTS)数字音箱则不然,它可以将声卡输出的、经过编码的AC-3(DTS)音频信号进行解码,转化为多声道的模拟音频信号,从而提供多声道的音频输出能力。由于AC-3(DTS)解码需要专门认证,所以这种设计只在一些高档的5.1声道音箱上见到。     一般来说,支持AC-3(DTS)解码的音箱,由于其内部硬解码功能比声卡的软解码效果更好,所以其音质大都强于相同结构的模拟音箱。而单纯的PCM数字音箱则不然,对于CMI8738等声卡,它的数字输入音质肯定不错,但其内部的CODEC解码芯片一般不如SB Audigy/MAYA等高档声卡的CODEC好,所以用在这些声卡上的时候,反倒是不用数字输入比较好一些。     数字音箱的数字输入同样有同轴接口和光纤接口两种。一般来说,如果同时可使用这两种接口,那么同轴接口的效果会好得多。尽管光纤看起来很有科技感,但其信号失真程度实际上是数字线路中最大的一种。功放电路的第一部分称之为运放电路,也就是音箱评测中常说的“前级放大”。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运算放大器的运算,对原始音频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因为只有信号电压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输入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与此同时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高低音音调处理,并且负责控制系统的音量。但实际上,由于现代声卡上一般都整合了运放电路,所以音箱上的运放主要以后两个用途为主。     前级电路一般都使用一块运算放大器芯片作为主要处理部件。低档的音箱上,一般大都使用的是4558运放芯片,不过目前的多媒体音箱使用的大都是JRC4558,这是一种转为功放电路设计的芯片,比早期的MC4558要强得多。但尽管如此,还是不如NE5532芯片的效果好。NE5532在音响发烧界曾有“运放之皇”的美称,在普通的运放芯片中,音色非常出色。一般来说,中档以上(300元以上)的大多数音箱都使用了这款芯片。     目前的多媒体音箱上,运放芯片大都以这两种芯片为主,更好的芯片,如AD827、OP275等在成本音箱中几乎没有人使用(价格太贵),但对于手工摩机的话,完全可以直接更换(因为引脚可以直接代换)。     不过总体来说,运放芯片是多媒体音箱中的主要噪音来源之一,所以有些音箱,例如漫步者的1900TII就完全取消了前级电路。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前级电路的电压放大功能在多媒体音箱上并不需要,音调功能可以用所谓的“反馈电路”来处理,所以取消前级并不影响使用,而噪音则会减低不少。     经过运放处理的声音信号,就可以用来推动耳机之类的设备了。但要推动音箱喇叭,其功率还远远不够,这样,还需要下一步——功放电路。     四、功放     功放的全称叫做“功率放大器”。在这里,特指功放电路的第二部分——功率放大部分,这部分电路也叫“后级放大”,它没有担负前级那么多的任务,唯一的使命就是放大声音信号的功率,达到能够推动扬声器的水平。     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的后级电路一般分为两种——集成电路放大和分立元件放大。集成电路放大指的是功率放大元件使用的是专用的功放集成电路。这种电路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不过音质比较一般。     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的功放集成电路主要有TDA2025、TDA2030A、LM1875T、LM1876T这几种。TDA2025功率小、音质差,只在某些极低档音箱中使用,TDA2030A则是目前中低档音箱中普遍使用的一款芯片,这款芯片的性能比较均衡,不过声音偏冷、细节解析力不够,所以现在大部分稍有档次的音箱都已不用这款芯片了。     LM1875T和LM1876T是目前高档多媒体音箱的主力功放芯片,其中后者可以认为是前者的双声道版本。这款芯片没有比较明显的缺欠,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声音又比TDA2030温暖的多。NE5532+LM1875T的电路结构被很多人认为是多媒体音箱的理想功放结构(著名的漫步者1900TB就是这种电路)。     不过LM1875T/LM1876T也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功率不算大,每个声道只有22W。对于一些大尺寸的箱子,例如惠威M-200,LM1875T就推得很费劲。所以被人称为M-200的瓶颈所在。其实M-200的电路本身用在任何一个较小的箱子上都是不错的。     比LM1875T/LM1876T更高档的功放芯片并非没有,例如LM3886T、TDA7294都是著名的大功率功放芯片。不过因为成本问题,在多媒体音箱领域几乎无人采用。     对于X.1音箱,情况比书架箱更复杂一点,除了各个环绕声道的放大之外,还要准备一块单独的大功率功放芯片用作低音炮的放大。因为低音炮的功率远远大于大多数功放芯片,所以有的产品采用两个功放并联的BTL功放方式,有些则采用了专用的大功率芯片,例如漫步者的S5.1就在其低音炮上使用了TDA7294芯片,这款芯片不仅音质在功放芯片中算得上数一数二,更主要的是其功率高达100W!     分立元件放大,就是不使用集成电路,而使用独立的功率三极管进行功率放大,这种电路远比集成电路放大电路复杂,理论上说,做得好了,能够有比集成电路好得多的音质,但它并不像集成电路功放那样只要按照标准电路去设计就可以,而是需要精心的调教,所以一旦设计不好,反倒不如集成电路功放来得好。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使用分立元件功放的多媒体音箱,但从其效果来看,大部分还不如不作。     数字功放     数字功放,目前还没有在多媒体音箱中使用过,不过其结构和工作特性很适合多媒体音箱使用,所以不排除今后不会出现使用数字功放的多媒体音箱。     数字功放,简单的说,就是它不像普通的功放那样把数字音频信号经过数模转换—电压放大—功率放大这样的逐级放大,而是通过运算放大器直接将数字音频信号转变为包含数字音频信号的功率电流,然后再通过一级滤波器将其转化为可以输出的功率模拟音频信号。与传统的功放相比,数字功放由于在其工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功率损失,所以转换效率几乎是100%,而且正因如此,所以输出功率大、发热小、体积小。而这都是多媒体音箱所希望的。     但是,与传统的功放相比,数字功放音质差、价钱高,而且其输入功率不能太小,这又和我们的希望相抵触。正因如此,所以目前数字功放主要还是用来作高档低音炮的功放。但从前不久AUDITRAK公司推出的CARDamp数字功放卡的效果来看,数字功放的成熟也只是时间问题。     五、分频器     分频器,其用途是用来将高低音信号分开,以分别使用不同的扬声器输出,如果不进行分频,往好里说,高低音信号会混在一起同时由高音和低音单元发出来,声音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往坏里说,由于低音信号的功率比高音强得多,结果会烧坏高音单元!     通常的书架式音箱,也就是2.0音箱上使用的分频器称为“无源分频器”,它是一个连接在功放和扬声器单元之间的元件。一端接在功放电路输出端,另一端分别接高音和低音扬声器。按照分频的多少分为二分频和三分频分频器。之所以称其为“无源分频”是因为它不需要单独的电源输入,可以靠音频信号本身工作。     无源分频器主要由电感线圈(一般为空心电感)、无极性电容(一般为聚丙烯电容)和电阻组成,因为电感有阻碍高频电流通过的特性,而电容则有阻碍低频电流通过的特性,所以通过电感和电容的分别分流,可以将音频信号中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从而完成分频工作。根据分频电路的复杂程度,无源分频器可以分为一、二、三等不同的阶次,阶次越高,分频效果越好,信号越清晰。但高频分频器需要专门的调试,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所以一般多媒体音箱最多只使用二阶分频而已。     不过在绝大多数书架式多媒体音箱中,考虑成本问题,其实根本不会使用分频器(迄今使用分频器的只有惠威M-200、短歌行朝露、漫步者1900TII等寥寥几种),而是直接在高音单元上串接一个电容来进行分频。由于这个电路中没有电感线圈,所以只能做到把高音信号分离出来,而输入低音单元的仍然是未经分频的原始信号。本质上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分频,因为它会造成某个音频段上声音加重,破坏了原始信号的频响特性。这样做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分频,还不如说主要是为了防止大功率信号损坏高音单元。其音质表现和真正使用分频器的音箱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在X.1音箱上,由于低音信号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放大电路,所以必须在功率放大之前就进行信号分频,这样,就不能使用无源分频器(因为信号功率不够强),而要使用称之为“有源分频器”的设备。     “有源分频器”也称“电子分频器”,它是使用特殊的分频芯片来进行信号分频的,由于需要额外的电源信号,所以称为“有源分频”。一般来说,出于结构要求,在多媒体音箱中,有源分频电路的分频效果要比无源分频电路好一些,而且在某些音箱中,分频点还可以调整。不过相对于无源分频,有源分频的成本要高一些,信号污染也要大一些。不管是有源还是无源,使用了真正的分频器设计的音箱,一般其音质总要比“简易分频”设计的音箱好一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六、音箱控制电路     与前面的电路相比,音箱控制电路倒不算是个事关重要的电路,但由于它关系到用户界面的舒适度,所以也是无论厂家还是用户都应该重视的。     音箱控制电路一般主要有三大类,一种是传统的固定在主音箱箱体上的调控设备,再有就是信号线控制设备,最后一种就是独立的线控或是遥控设备。     固定在箱体上的调控设备结构最简单,一般就是以音量控制和音调旋钮为主。一部分音箱上还提供了SRS3D环绕和BBE等响度控制功能。不过这些功能由于存在较大的噪音,所以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控制方式简单可靠,但由于放在箱体上,所以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以书架箱为例,后置旋钮的话,调节起来很别扭,而前置旋钮则不仅不好看,还会有箱体漏气的问题,至于X.1音箱,由于调节旋钮在低音炮上,更是别扭无比。所以,如果不是对于音质等其他因素有特别的重视,最好不要买这种结构的X.1音箱,否则有罪受的。     BBE电路     BBE电路称之为等响度电路。因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感受敏感度是不同的。在高音段和低音段。人的敏感度只有对中音频率(例如3000Hz)的几十分之一。BBE电路就是一种提升人耳不敏感的频率,使之能够达到理想的响度的装置。BBE电路本身其实对于提升音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过在多媒体音箱上,由于成本限制,使用的往往是一些很低档的处理芯片,这些芯片的噪音很大,所以我们并不推荐使用这种电路。     信号线控制设备,就是将音量控制和开关放在音箱信号输入线上。这是创新著名的PC WORKS所引入的设计。这种设计以不高的成本解决了X.1音箱调节困难的问题,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个新的问题就是长长的信号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干扰源,稍有较强的信号干扰(例如开关电灯),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早期的PC WORKS竟然可以从这个信号线里受到电台广播!)。而且这种线控上的开关其实只是切断了信号输入,并不能真正关闭音箱。所以这种方式今后也只能存在于低端产品中,在中高端产品中应该尽量减少使用。     第三种,也是最优秀的控制方式,也是创新所引入的。简单的说,它就是使用一个专用的数字控制电路来控制音箱的工作,而使用一个外置的独立线控或遥控器来控制。例如创新的各种高端音箱、漫步者的各款高端X.1音箱,还有麦兰、兰欣等多家厂商的5.1音箱都使用了这种设计,一些X.1音箱的环绕箱控制方式也是这种设计的变形。这种结构中控制器对于音质没有影响,而且可控制的功能多。所以是未来音箱控制电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使用这种结构,由于电路复杂,所以必须考虑到元件的可靠性问题。曾有某著名厂家的某款产品就是因为采购的控制芯片一度存在问题,导致很多产品在工作几个月会就会烧毁电路,导致控制失灵,大量返修。     这种设计发展到极致,就是功放外置式结构,这就又恢复到传统音箱的结构上去了。     七、音箱元件的使用     音箱电路中,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元件外,还要使用大量的电阻、电容和导线等产品。一般来说,功放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大都是耦合电容,以大容量无极性电容为好,例如一些高档产品上就使用的是著名的德国发烧电容——WIMA聚丙烯电容。不过因为无极性电容体积大价格高,所以有很多中低档产品都使用了电解电容代替。电解电容由于存在漏电性,而且阻值不稳定,所以对音质会有不良影响。     与电容相比,电阻对音质的影响比较小,但影响还是有的。一般来说,大多数普通多媒体音箱都使用的是碳膜电阻。碳膜电阻存在阻值不稳定的问题,如果使用金属膜电阻就要好得多。     音箱内部和外部的接线也是比较大的问题,因为音频信号在导线中传播时,存在着所谓的“趋肤效应”(也就是说电流实际是在导线的表面层传播的),所以理想的音频导线应该是用多根细导线以特定方式拧成的一根粗导线。其用料则应该是比较纯净的无氧铜结晶(就多媒体而言,HI-FI领域甚至有数万元一尺的白金晶体导线)。但实际上,由于成本原因,很多厂商都使用了普通的单股铜导线甚至电工导线来制造多媒体音箱,包括一些业内的大厂在内。     一些高档的产品,例如惠威的M-200,漫步者的S5.1,都提供了一种使用透明外皮,两根线一根金色,一根银色的导线,这种导线俗称“金银线”,是一种初级的HI-FI导线,但在多媒体音箱领域来说,算得上是比较顶级的导线了,它的效果比通常的那些白导线、黑导线、红黑线要强得多。     音箱的电路,我们就谈这么多,下面,我们来对音箱的设计技术话题做个结束——     音箱设计的其他细节、选购与摩机     音箱设计和制造中,除了以上介绍的东西,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考虑,例如面罩(也称防尘罩),不同的音箱设计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面罩材料,而有些特殊的设计甚至要求去掉面罩才能正常使用(这是因为面罩除了防尘与美观之外,对音质也有改变。主要是对高音有衰减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主音箱的散热问题,因为多媒体功放电路是高发热的电路,所以必须考虑好其功放芯片的散热设计。常见的外置散热片和内置散热片两种,外置散热片散热效果好又便于安置,但缺点在于不美观。相对的一些高档音箱采用了内置散热片的方式,利用扬声器的空气压力来完成内外对流,但这种设计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导致功放温度上升到很高的水平(有不少产品都有这种问题)。     同时,对于书架式音箱来说,由于主音箱内有功放电路,所以两个音箱的容积不同,导致音质也有差异。一些高档产品就为此采用了“等容积”设计,也就是在复箱内设置与功放电路等体积的补偿模块,来使两个音箱的容积一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音响系统设计中,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宁可让一些声音发不出来,也不要引入新的杂音。多媒体音箱设计中,也应该引入这样的思想。例如漫步者1900TII的设计中,就使用了一个电容滤去过低频率的声音信号,因为这个频率上的信号根本不可能为1900TII这个等级的音箱良好还原,与其放出变形的噪声,还不如干脆去掉这些信号以保证声音的纯净为好。不过,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多媒体音箱设计师大概还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最后,还有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内的很多多媒体音箱本身的结构不允许交换左右箱体,但却没有在箱体上标注出何者为左何者为右,你让用户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笔者几乎在一半以上的国内著名品牌上见到,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任何技术难点,完全是属于“以人为本”做的不够。     总体来说,判断一个音箱的品质需要长时间的经验,但还是有如下几条基本经验可以参照的——1、就国内的产品而言,木质比塑料好;2、箱体容积大的音箱一般比容积小的好;3、箱体比较重、木板比较厚的箱子一般比较好;4、扬声器单元口径大的一般比单元口径小的好;5、如果是羊毛盆,则中音一般不会太差,如果是防弹布盆,低音一般不会太差;6、功放功率大的音箱一般音质会比功率小的好;7、使用了分频器的一般会比没有用的音质好;8、较粗、较软、股数较多的音箱线一般比较好;9、加装了吸音棉的一般比较好;10、听音乐的话,书架箱一般比X.1要好;11、三分频的X.1音箱一般比二分频的要好。     不过,请注意“一般”二字,也就是说这些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只有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两个音箱之间才有比较的意义。     买到称心如意的箱子当然好,不过买不到怎么办?这就是“摩机”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摩机”是发烧界的术语,也就是手工改造音箱和功放,使其音质更为出色。多媒体音箱的摩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加装改造分频器、改造内外部线材;替换掉分频电容和劣质的电线,这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了。 2、加大电源滤波电容,使电源信号更为纯净;一般来说,换成4700微法的电容就不错了,如果换成更大容量的可能会装不下。 3、短路前级电路或更换运放芯片,去除其他音调电路;这些电路都是噪音的主要来源,而且并不是必需的。 4、加装吸音棉或其他内部吸音设备;主要目的是增大箱体的声阻尼、减小谐振。这点要注意,有功放电路的箱体不能安放吸音棉,否则有着火的危险! 5、更换改造功放电路,更换耦合电容; 6、更换更高素质的扬声器单元; 7、修改箱体,减小谐振。以打上各种加强筋为主。     基本上说,前四步都是大多数人自己动手就可以做的,而且实际效果很明显。而后三种则已经近于重新设计一款箱子了,难度很大,不过其效果可以说会有一天一地的感觉。
cn.cn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篇——音箱的主要指标和评价音箱的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音箱各种指标的含义和评价音箱的方法与术语。多媒体音箱一般都会带一本说明书,说明书上注明了音箱的各种参数,不过这些参数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可能都和天书一样。其实这里面蕴含了很多在广告或软性宣传中被有意无意忽视了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讲解一下。、     



·音箱的指标     



一、功率     

功率这个参数,其实是衡量一个多媒体音箱性能的基本参数,只是由于厂商的的有意回避,所以在很多产品的说明上,功率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参数。     



多媒体音箱标注的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额定输出功率(RMS):

RMS功率可以说是所有功率标注方法中唯一真正有意义的,它指的是功放电路在额定失真范围内,能够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我们在前面探讨功放电路时所指的功率一般都指的是额定输出功率。     

2、    音乐输出功率(MPO):

指的是在失真不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功放电路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3、    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

指的是完全不考虑失真的情况下,功放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后两种功率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所谓的“瞬间”往往是根本听不出来的几个毫秒。但是,很多厂商处于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功率标大的心理,往往乐于使用这两种标注,特别是PMPO功率。市场上多见的诸如数百瓦的音箱大都是如此,甚至有些音箱把自己的功率标为2000瓦!     这真是笑话!真正2000瓦的功放及音箱足以令你居住的小区里每一个人都听到你家里的音乐声,就是真正300瓦的音箱也足以吵的整栋大厦不得安宁,难道是一个小小的桌面音箱能够做到的?难怪PMPO功率被发烧友戏称为“JS功率”。     按照一般的实践,PMPO功率与RMS功率之间的比值一般为5-8:1,也就是说,标称自己300W的音箱,其实不过是个输出功率为30W左右的普通音箱而已!     真正的名牌大厂是不会使用PMPO功率的,如果产品真的出色,何必要用这种遮人耳目的方法?所以说,看到PMPO的标识,至少表明厂商都对自己的这个产品信心不足。     除了功放部分以外,多媒体音箱中的功率参数还包括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这三个参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音箱的最大输出功率。而且这三个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搭配关系,例如RMS功率必须小于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否则就会烧坏扬声器。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必须至少是RMS功率的150%,多出来的50%也就是所说的“功率储备”,否则,在大音量或大动态的时候,声音就会失真(市场上大量音箱都存在此问题)。     



二、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     



这是标识音箱声音还原能力的两个基本参数,前者是指音箱最低有效回放频率与最高有效回放频率之间的范围,单位赫兹(Hz);后者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音箱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单位分贝(dB)。     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上标识频率范围的比较多,其范围越大,当然其效果越好。但问题在于很多产品上标识的并不是“音箱的频率范围”,而是“功放电路的频率范围”。这就出现了诸如20Hz-20KHz这样的涵盖人类听力范围的数值。     当然,这纯属有意混淆视听!音箱的最低回放频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根据相关的经验公式,根据多媒体音箱通常的倒箱设计,则即便使用8”扬声器,所能回放的低音也只到62.6Hz,使用6”或4”时,更是高达80Hz甚至100Hz以上。在此频率之下,其功率将急剧下降,尽管扬声器还在动,但不会有任何声音被人听到,也就是“只见低音动,不闻低音来”的现象。此时所能够听到的任何声音其实都是谐振产生的噪音!     其实,真正能放出20Hz声音的音箱,其价格大概足够我们自己开一家音箱制造厂了。所以,见到标注“20Hz-20KHz”的厂商,我们大可送它一句“去XXX”……     频率响应参数则很少有厂家会提供,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参数难以用其他什么“类似参数”来代替的缘故。不过某些本属HI-FI界的大厂例如惠威还是提供了这个图表的。频响图表与上一期专题的声卡频响图表类似,而且也是越平滑则效果越好。但要注意的是音箱不是声卡,根本不可能有声卡那样笔直的一条水平线,再好的音箱,其频响也是一条曲度很大的曲线。但是尽量圆滑还是应该的,中间不应该有什么特别的波峰或波谷(这就意味着在某个频段有特别的加强或减弱)。而且在中音端应该尽量好。不应该只考虑低音的下潜。     



三、失真度     



失真度是用一个未经放大器放大前的信号与经过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作比较,被放大过的信号与原信号之比的差别,我们称之为失真度。其单位为百分比。也就是音箱对信号的“音染”程度。对多媒体音箱来说,有一定的失真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的失真不应大于1%,低音炮比较特殊,达到5%就可以了。     



四、信噪比     



这个笔者觉得就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了,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的信噪比应该大于80DB,低音炮则应该大于70DB。而 只有信噪比大于90DB的音箱,才有资格自称为“准HI-FI音箱”。     



五、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能产生全功率输出时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越低,灵敏度就越高,单位也是分贝(DB)。音箱的灵敏度每差3dB,输出的声压就相差一倍。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大都是指能产生全功率输出时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越低,灵敏度就越高。音箱的灵敏度每差3dB,输出的声压就相差一倍,多媒体音箱大都是90DB以上的高灵敏度音箱,这是因为其输入音源的功率很小。但是灵敏度的提高是以音质为代价的,灵敏度越高,能够听到的失真和噪声就越多。所以也有一些高档的多媒体音箱使用了低灵敏度设计,但无形中提高了对音源设备的要求。     



六、阻抗这个概念比较复杂,简单说,将一个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三者(电阻、感抗、容抗)矢量相加得到的就是阻抗,单位和电阻值一样,也是欧姆。音箱中的阻抗标识一般指的是其线路输入阻抗。一般多媒体音箱的输入阻抗在4欧姆到16欧姆之间,但也有更大的。对多媒体音箱来说,阻抗越高,音箱的音质会更好一些,但也越难以驱动一些。以上,我们所谈的是音箱说明书上的各种主要参数。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评价与测试音箱。     



·评价音箱     



名词解释



瞬态:声音突然增大或减小的能力,如果增大/减小到某一个声压需要的时间越少说明瞬态越好,实际表现为声音收得住而不混的能力。

动态:声音最小和最大时的声压或功率、电压之比,量化的说法是动态范围。

音色:声音的趋向,比如高频清亮或低频雄浑或声音跃动感强。在一定程度下,音色是不分好坏的,完全看个人喜好。

音场:音箱产生不同声音及其状态所形成的空间关系的总和。

定位:音响回放空间中所呈现三维分布的发音器件的固定位置。

空气感:音响重放中各种发声的振动程度。

结像力:音响重放时对音像的聚焦能力。

解析力:音响表现对象细节的能力。

透明度:音响形态是否鲜明易懂的程度。

声音丰满:指重放声的高、中、低音的比例适当,高音适度、中音充足、听起来有一定的弹性。

有层次:声音有层次是指重放声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乐队的整体感。

清晰:是指语言的可懂度高,音乐层次分明。

平衡:是指音乐各声部的比例协调、左、右声道的一致性好。

丰满:是指声音的中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适,听感温暖、舒适、有弹性。力度:是指声音坚实有力,能有呼之欲出感,同时能反映出音源的动态范围。

园润:是指声音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

柔和:是指声音松弛不紧,高音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

融合:是指声音能整个交融在一起,整体感、群感好。

真实感:是指声音能保持原声音的特点。

临场感:重放声音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立体感:指声音有空间感,声象方位其本准确,并有宽度感和纵深感。

总印象:是指对声音的总体感觉。     



测试音箱,分为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两种。



客观测试,主要指的是对音箱设计结构、电路的分析,以及使用专用仪器对音箱信噪比、频响等参数的测试。我们作为普通的用户,当然不可能有这些高昂的设备,所以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各种音频测试软件进行单一音频信号的回放聆听。例如专门的音频信号测试CD、DavidsAudio Sweep Generator软件和“短歌行音频测试者”软件等。其主要注意的要点在于:     

1、音频信号回放要均匀、平直,不能有特别的突出或弱化;     

2、在理论最低回放范围下或20KHz上,不应该有声音出现,否则很有可能是错误的杂音;     

3、增添不良信号的罪行,远比减少信号的罪行还要大;     

4、客观测试中的小变化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很大的影响。     



主观测试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多了,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性不同,美学观点也不同。所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HI-FI测试不把主观测试当作决定性的标准的原因。不过尽管如此,一些共同的标准还是有的。     



一、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系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听觉器官的水准都是差不多的,真正的有“金耳朵”的人很少。之所以专家或是发烧友对于音箱音质的感受水平和判断力比一般人高得多,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经常接触高档的HI-FI音响设备,建立起了一套正确的听音观念和音质参照标准而已。     相对来说,普通的多媒体音箱用户就缺乏这样的条件,所以往往会建立起错误的听音观念进而作出错误的选择。例如很多人都感到在电脑市场里听的不错的箱子,拿回家来听往往不是味,但又不明白怎么回事。这就是不了解近声场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的结果。更有甚者,很多朋友把用音箱听人声能够听出“齿音”作为一个好音箱的标准,其实能听出齿音,固然说明这个音箱的解析力不错,但也往往说明这个音箱在某一中音频段上的分频存在问题——录音师和混音师不是傻子,他们有可能会在处理录音的时候希望每个听众都听出歌手的一次次吐气声混在歌曲里吗?     这就是错误的听音观念造成的错误选择。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办法就是使用耳机作为音箱的对比参照物。因为在一定的价位以上,在同等成本下,耳机要把音质做得比音箱好是比较容易的。一般来说,价格200元以上的随身听耳塞或是价格400元以上的头戴式耳机,其音质都会比大多数的多媒体音箱要好得多,声音也要正确得多。所以,经常听一听这些中高档耳机的声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HI-FI参照系的合适替代。     



二、必须选择合适的回放曲目     



近来,在多媒体音箱的测试文章中,似乎形成了一种潮流,只要是测试中频,就把蔡琴的曲目拿出来,而测试低频,则动不动就动用《阿姐鼓》甚至是《闲云野鹤》。笔者对此举极不以为然。     理由很简单,蔡琴的歌曲的确是人声中的上品,但是一般来说,蔡琴的声音,只要是中频有一定素质的音箱都不会放得太难听,如果当真听起来极差,那这个音箱的中频也烂得可以了。虽然蔡琴的曲目的确有很多细微之处是当真可以考验音箱的能力的,但这些东西并非是多少听音经验的人一下子就可以听出来的。如果测试多媒体音箱这种低档设备,有的是比蔡琴合适得多的歌手与歌曲。事实上,正因为蔡琴的声音很少缺陷,所以反不如某些声音素质先天不良的歌手的歌曲适合于考验这种低档音箱,理由很简单,在一个水准不高音箱上,蔡琴的歌声或许还能勉强接受,而那个声音条件不好的歌手的歌曲可能已经烂得听不得了。     至于《阿姐鼓》和《闲云野鹤》就更是有点笑话的感觉了,这两首曲子即便使用真正的初级HI-FI音箱也未必能够有良好的表现,用多媒体音箱又能听出什么来?难道你还要比较“这款音箱的失真多一点,那款音箱的噪音多一点”不成?更有人还要画蛇添足的补上一句“当然,对这种多媒体音箱而言,不要指望它能够良好的回放这首曲子”——你都不指望那你做这个测试有什么用处?!     其实,说清楚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写文章的人自己都没有什么明晰的测试曲目选择的概念,只是看一些权威测试报告里使用这些曲目也就跟着学样,但是却不看看人家是测试什么设备时使用的这些曲子——人家用《闲云野鹤》测试的是漫步者S5.1、惠威M-200这些准HI-FI级的音箱,你什么时候见过人家用它来测试一百多块钱的廉价音箱?这简直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     实际上,测试多媒体音箱的低频,著名的TARLAC《大电影》专辑更为合适,但却不见人用。所以,测试音箱必须根据音箱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曲目,特别是应该尽量选择你自己熟悉的曲目,这样才能有真正的良好比较。尽管曲目本身可能适合测试音箱,但如果你根本对此曲目不熟悉,那么你怎么能知道音箱应该表现出什么效果来?     



三、就算听不到,也比“听得多”好正如前面所说,如果不能良好的回放,那么宁可让一些声音信号听不到,这样也比出现错误的声音要好。所以,宁可“听不到”,也不要“听得多”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判原则。诸如说,如果你听到自己的低音炮在20Hz就发出声音了——别高兴,这恰恰说明你的低音炮不怎么样,在低频上有谐振泛音而设计人员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纠正。因为多媒体低音炮在这个频率上其实应该由于扬声器输出功率太低、声压太弱而导致声音低于室内背景噪音,几乎什么声音都听不到才是对的。正是因为这些低频泛音的存在,低音炮的音质才会恶化而发“闷”。对这个低音炮合适的评论应该是“低频控制力差”而不是像某些文章写的“低频下潜深得出乎意料”——只是深没有用,音质好才是第一。对多媒体低音炮来说,几乎没有能把低于理论下潜深度的频率控制好的产品。     



四、中音最重要     



中音,这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绝大部分表现力都在中音上。多媒体音箱曾经有流行高音的时期,而现在则又流行低音效果。但要记住的是,高音和低音的确能够给人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但是中音差的音乐永远是好听不了的。     



五、能够听到定位的是好音箱     

理想的多媒体音箱,其结像能力应该是好的,应该有清晰的定位。定位模糊的音箱说明它的信号处理存在问题。     



六、能听到细微声音的是好音箱     

音箱对细节的表现程度而不是声音的大小表现了它的好坏。电脑市场里,经销商往往会用热烈“爆棚”的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商品,但是记住,这些乐曲固然容易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也会掩盖掉器材的真正弱点。     



七、能够让人忘掉音箱存在的是好音箱     

好的音箱,应该在你闭眼聆听的时候,感受不到音箱的存在,而是能够感觉到身前存在一个完整的音场,如果你能够清楚的听出音箱的位置,那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好音箱。     





八、听起来“耐听”的是好音箱     好的音箱,应该能够使人长时间听起来不烦不噪。一些高音或低音突出的音箱,也许初听起来特色鲜明,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但是长时间聆听却变得令人躁动难受。记住,只有你能够长时间聆听后,仍然不会有任何不适,主观感受仍然动听的,才是真正的好音箱。     



使用篇——多媒体音箱的使用与调教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媒体音箱在实际使用中所要面对的摆位、音调等问题,特别指出的是,多媒体音箱尽管使用简单,但也需要精心的使用才能有好的效果。     并不是有了一个好的音箱,就能够欣赏到好的音乐了。如果使用中不注意,那么好的音箱也可能只能事倍功半。     

一、摆位     音箱的摆位,这是HI-FI的常识性知识,但是对于多媒体音箱的用户,很多人似乎并不习惯于注意这个问题,实际上,摆位对于音箱的音质表现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对于书架式音箱,情况比较简单一点,一般只要在正面对陈摆放就可以了。如果地方较小,可以考虑略略向内侧倾斜,以增强定位效果。但是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1、  就是多媒体音箱放在电脑桌上,存在着谐振的问题,对于HI-FI音箱,会使用专门的脚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多媒体音箱当然没有这个条件。所以解决的方式就是使用垫脚来减小谐振。尽管在一些高档音箱上已经安装了橡胶垫脚,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所以建议最好使用在音箱四脚垫上硬币或围棋子的方式解决。同时,最好在箱体上压上书籍等沉重的物体。     

2、  就是对于后倒相箱而言,要求得最好的倒相效果,要注意最好使音箱后部保持和墙1尺到半米左右的距离,过大或过小,音质都会变差。如果的确不能做到离墙的距离,可以在背面的墙上贴上一些海绵等材料,以减小产生驻波的可能。     而对于X.1音箱,则就麻烦多了。     首先,要明白的是,尽管很多文章里都说人对于低音的方位是不敏感的,所以低音炮可以随便放在房间任何一个部位。但其实只有真正的AV低音炮才是这样。因为多媒体音箱的低音炮一般上限至少为300Hz,某些2.1音箱的低音炮的上限甚至可以达到3000Hz。这个声音是不可能听不出方位的。     所以,低音炮正确的摆位方式,应该是将其置于电脑桌下,显示器的正下方位置,其正面朝向用户。如果有侧向或后向倒相孔,则应该使其正对墙面并与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加强低音效果。     X.1音箱的环绕音箱的摆位同样存在问题,一般来说,X.1音箱的环绕音箱都使用了和书架箱一样直接放在桌面上的方式。但问题在于,这样就使得整套音箱的位置都低于人耳的位置。而通常音箱的摆位要求是高音单元与人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声场。书架箱达到这个要求并不难,但在X.1上就会感到声音是从下方传来的,这显然是不对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X.1音箱采用了前表面向后倾斜的设计,但实际改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X.1音箱主音箱的正确摆位方式,应该是用其他措施将主音箱支撑在与人耳等高的位置才对,经过这样放置的X.1音箱,其音场与原来放置在桌面上时相比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对于4.1、5.1等音箱来说,其后置音箱最好的摆放位置应该是与前置音箱以听者为中心对称,但实际上由于这样的摆放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人常用的是将后置音箱放在与听众同在一条水平线上的方式。但这样的摆放,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后置左右声道的声音会加以抵消,实际声强会下降不少。     



二、调音     



    音箱的音量调节,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不同的调节方式有不同的效果。     因为音箱和声卡都带有音量调节功能,那么应该怎么调节才对呢?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应该以谁作为主要的调节工具?     事实上,想也明白,即便有线控或遥控器,用鼠标拖一下调节杆也总比调节电位器利索一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流行的多媒体键盘直接带有音量调节键,可以量化的作出音量的调节来,而且众多音频软件也支持热键调节音量。这些都比使用音箱上的电位器要容易,特别是那些电位器后置的书架式音箱。     其次,如果以声卡为主要调节工具,那么音箱的电位器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可能会有人想到把它放在最大的位置上,当然,这样放能够得到最大的音量调节范围,但问题在于在很多音箱上,最大的刻度已经属于放大器过载范围,如果输入大动态,很可能会烧坏扬声器。而且功放电路只有在一个范围内才呈现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大功率下已经严重失真。     所以,综合以上的各项条件,最理想的调节音量的方式应该是——将音箱的音量电位器放置在70%-80%的位置,通过调节声卡的音量来调节系统的音量。
朝水看东流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黑配300块的耳机个人认为可以的。。。。。。
死老妖  V3+  发表于 2008-12-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  CNN真的是音响发骚友     



实在太多字  看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1

粉丝

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11-24 23:33 , Processed in 0.0886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