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67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2TB 7200转时代到来 市售主流2TB硬盘大比拼

[复制链接]
13677 36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1.IOMark测试(三)]


那么提高带宽会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又做了SATA 6Gbps和USB3.0转接卡的测试,与上面的测试不同,这采用PCI-E 2.0 x4接口,看看希捷Barracuda XT会有怎样的表现。


华硕U3S6扩展卡(支持SATA 6Gbps/USB3.0)


如此一来, PCI-E总线带宽已经足够,缓存读取速度已经可以达到350MBps,这个速度已经大大超过ICH7控制器下的表现。不过写入速度仍然偏低,考虑到上面的测试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认为这应该是Marvell 9123控制器所致。
西数Caviar Green缓存读写测试结果:

西数Caviar Black缓存读写测试结果:

西数RE4缓存读写测试结果:

相比前面几款硬盘,西数三款产品表现不俗,尤其是写入成绩大大领先前面几个对手。

从上图可以看到,采用Marvell 9123控制器后,SATA 6Gbps的确给希捷Barracuda XT在缓存读取速度上带来质的提升,但是写入方面不但没有提高反倒有些下降。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2.Intel IOMeter测试之顺序读写]


下面我们我们使用IOMeter进行测试,IOMeter会发送一个读写请求的数据流,队列深度为4,数据块的大小每分钟改变一次,以此检验特定数据块大小的顺序读写性能,也能直接地f反映出硬盘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IOMeter顺序读取测试结果


IOMeter顺序写入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没有太多出人意料之处,每款硬盘的最高读写速度基本相同。当然,小数据块的速度表现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其中希捷Barracuda XT表现最为优异,西数Caviar Black与RE4紧随其后。这里两款硬盘小数据块的读取速度大致相同,但写入速度方面RE4稍有落后;希捷Barracuda LP属于低功耗系列,表现中规中矩。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日立Deskstar 7K2000表现比较糟糕,在小数据读写方面表现甚至还不如主打绿色节能的西数Caviar Green。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Intel IOMeter测试之磁盘响应时间]


在这项测试中,IOMeter将会发送一连串的读写数据块的请求,大小为512字节,队列深度为1,时长将会在10分钟。这样硬盘的需求处理次数将会大大超过硬盘的缓存容量,这样我们将可以获得不依赖于硬盘缓存容量的连续反应时间性能。IOMeter平均磁盘响应时间测试结果:


前面的测试结果都在意料之中,磁盘响应时间就有点意思了,结果令人吃惊!虽然测试之前,我们就料想西数的两款7200转硬盘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但实际测试结果则更为优秀,反应时间均低于12毫秒。坦白说这样的成绩在以往的测试中是没有过的,何况这还是在单碟500GB,超过20万个磁道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此的表现令人称赞。
相比之下,在前面测试中大放异彩的希捷Barracuda XT则表现平庸(不管是在ICH7还是Marvell控制器下),甚至还不如低功耗的Barracuda LP,仅仅领先于性能孱弱的西数Caviar Green。
下面测试一下平均定位速度,与测试响应时间的方法类似,IOMeter将会发送一连串的读写数据块的请求,我们将会测试LBA(逻辑块寻址)前一个与后一个寻址之间的差,然后除以请求所花费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测试硬盘在1秒之内移动的距离(以GB为单位),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高储存密度和快速磁头是这项测试获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也正因为此,西数的RE4和Caviar Green分获前两名,前面表现不佳的Caviar Green也跃居第三。而希捷Barracuda XT可能由于高响应时间,竟然输给了两款低功耗硬盘。至于日立Deskstar 7K2000,由于储存密度低的原因,表现依然不尽人意,。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Intel IOMeter测试之随机读写]


现在来看一下各款硬盘随机读写时的表现。测试结果分为两部分,在后面的图表中小数据块我们会以每秒的IO操作数为单位,大数据块用MB/s为单位进行对比。下面是详细结果:


其实看完前面的测试数据,上面的结果也基本能猜个七八分。这里有两点需要提到:对小数据块来说响应时间是关键,而大数据块则依靠顺度读写速度。唯一有点意外的是希捷Barracuda XT在两种控制器下都落后于西数两款7200转硬盘,而日立7K2000的表现相比之前好了不少。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5.Intel IOMeter测试之数据库模式(一)]


在数据库模式测试中,硬盘需要处理一系列8KB随机地址数据块的读写。读写比例在0%-100%之间变化,同时数据请求队列深度从1-256,以此考察硬盘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时,是否能应对大量的数据库查询与读写任务。在下面的图表中我们选取1、16和256三种队列深度进行分析。


在队列深度为1时,西数两款7200转硬盘遥遥领先,日立7K2000也表现不错紧随其后。希捷Barracuda XT依然不尽人意,甚至落后于低功耗的Barracuda LP,仅比西数Caviar Green表现稍好。


队列深度增长到16 ,西数的两款7200转硬盘依旧领先,日立7K2000依旧第三,希捷XT还是表现平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50%-70%之间Marvell 9123控制器下XT出现了性能下降,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只是个别问题。


当队列深度增加至256时,西数两款7200转硬盘依然表现出色,不过随着写入比例增加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已至在70%左右被日立7K2000领先。至于希捷XT表现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其中ICH7下还可接受,Marvell控制器下已经跌落至两款低功耗硬盘的水平。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六款硬盘在五个队列深度下的表现: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17.Intel IOMeter测试之Web服务器模式]


这个测试是在典型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模式下进行的。工作站模式下使用硬盘的全部容量,另外还会增加外加一个32GB的分区模式的测试,同时请求队列被限制在32个。测试结果以评级的方式记录,将会用到以下公式:
Rating (Workstation) = Total I/O (queue=1)/1 + Total I/O (queue=2)/2 + Total I/O (queue=4)/4 + Total I/O (queue=8)/8 + Total I/O (queue=16)/16


这里西数两款7200转硬盘依旧没有对手。日立7K2000位居其后,而希捷Barracuda LP也表现不错。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在队列深度超过32以后,使用Marvell 9123控制器希捷Barracuda XT性能就基本趋于水平。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 Intel IOMeter测试之文件服务器模式]


西数的两款7200转硬盘依然取得头两名的位置,希捷Barracuda XT有所回升,而Barracuda LP则跌至最后。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 Intel IOMeter测试之工作站模式]


在工作站模式下,希捷Barracuda LP表现依旧糟糕。在队列深度超过16以后,使用Marvell 9123控制器的希捷Barracuda XT性能出现了下降。不过即便是在ICH7控制器下也未能赶超日立7K2000,仅在小队列深度超过西数Caviar Green。


当测试区域被限制在32GB后,希捷Barracuda XT终于打了个翻身仗,拔得头筹;而日立与两款西数7200转硬盘表现接近。这里可以看到,Marvell 9123控制器下希捷Barracuda XT在队列深度16以后出现了性能下降。
漂浮的裤衩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1-2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Intel IOMeter测试之多线程读写模式]


多线程测试模拟四个客户端同时对硬盘进行访问,客户端地址不重叠。在图表中我们会着重分析队列深度为1的情况,下面是全部的测试结果:


显而易见,希捷的硬盘对多线程读取的支持不是很理想。西数的三款硬盘中规中矩,而日立7K2000当为黑马,大幅领先其它对手,表现十分优异。


写入方面有所不同,新一代的7200转硬盘表现都不错。但令人意外的是, ICH7控制器下希捷Barracuda XT在2线程时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不过当线程数增加又恢复到应有的水平。这一环节日立7K2000没有像读取测试中那样出色,不过也可圈可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3

粉丝

4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9-25 19:22 , Processed in 0.0735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