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5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自己DIY打造15英寸QXGA屏幕的“ThinkPad T62p”

[复制链接]
10508 10
在专门网,有着浓厚的技术交流氛围,这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元素,它叫“折腾”,从2004年更换CPU开始、到2005年DIY装机和QXGA屏幕、2006年超频、2007年15寸4:3屏幕的T61,一路下来,这个折腾的过程中充满着波折、成功、激动,这个特别的元素也给专门网网友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气氛。

    自从今年开始,ThinkPad全面步入宽屏时代,使得包括我在内的一些4:3屏幕的拥趸充满着失望与无奈,最为重要的,是现在推出的15.4寸屏幕中再也无法拥有当年IPS/AFFS屏幕的震撼感受,怎么办呢?看来只有DIY,舍此别无他途。于是,在2008年岁末,一个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的DIY项目终于启动了,这就是打造15寸QXGA屏幕的ThinkPad T62p。

    为什么叫T62p,首先是因为这最大限度地延用了T60的架构,所使用的ABCD壳都是15寸4:3屏幕的T60材料,其次,使用了Ati Mobility Radeon HD3650显卡的T500主板来改造,拥有T500本身GM45芯片组的众多技术特性,起点高,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再加上使用目前笔记本屏幕中分辨率最高的QXGA屏幕,因此特别命名为T62p。

    2008.12.22    在一天时间之内,CD壳及防滚架、T500主板到位,从现在开始的过程是很复杂的,今天也只是一个开始,目前亦尚无完全成功的把握,而且即使成功了也很可能会有部分功能或接口受到限制,但我们目标非常明确,前进!

    于是晚上就开始动手了。先把D壳与主板对照,发现两个地方影响比较大,必须干掉,如下图中左边的一个突起的螺丝位,这时候ThinkPad 15周年纪念军刀起作用了,削了大约10分钟,把突起部分干掉,这样的话主板在左侧就基本上到位了(指上下部位),而在右边的位置,光驱的拉杆影响了主板的摆放,也用钳子把它起掉。
    这时候主板就大致可以放到D壳上了,如下图。但是,很多螺丝位都是对不上的,不过咱们DIY机器,自己用,就不那么讲究了,好在还是有几个螺丝位竟然对得上,能够大致固定得了主板在D壳上,这其中包括了防水孔。

    比较好的是扩展坞与底座接口简直是天衣无缝,好极了:

    不过防滚架就出入很大了,尤其是左侧部分,改造工程比较大,这个可能要花费几天时间,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有实力以锯刀+锉刀战胜困难:

    这是先不装防滚架而装上C壳(连掌托)的图片,似乎还象个样子:

    不过仔细看的话还是有不少地方要改造的,特别是各个接口,比如左侧的接口部分,肯定要修整才能把网卡、USB接口用全,目前只有一个USB口对上位置了;音频接口及读卡器接口也得打开D壳才能使用。另外,硬盘位置,由于这块主板原用于宽屏的T500,整体是比4:3的15寸T60要宽一些的,因此硬盘要突出来一截,采用的办法就是用MicroSATA=>SATA转接头,来使用1.8英寸的MicroSATA硬盘/SSD,好在这些东西平时都有准备。

    今天仅仅是个开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成功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成功这一刻吧。

评论 10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2.23

    修改了一下D壳,使得主板可以较为稳定地固定在D壳上了,现在有4-5颗螺丝有对得上位置的了,主板固定得比较好。

    今天主要工作是修改防滚架,用锉刀磨了一中午,削掉了几个地方,基本有着落了,但是还要锯掉一些位置才能真正放好。

    对比了T6系列的屏线与T500的显卡接口,原屏线不能通用,因为T500等新机型的屏线多了麦克风信号。现在的方案有二,一是采用T500的屏线改装延长,或者是找W700的屏线,但是还得确认W700的屏线接口与T500的接口是否相同。

    对比了光驱与硬盘位置,即使是采用1.8”的SSD转接,仍然会突出一截,折衷方案也有二,一是硬盘、光驱均突出来一截使用,或者是通过SATA连接线把硬盘固定在光驱位置来使用,这样的话得牺牲光驱内置了,不过也总比突出来一截要好。

    晚上继续,把防滚架大力改装,不小心用力过头了,一些不用去掉的地方给弄没了,还断了一小截,可惜,不过,总体完成了防滚架与CD壳的基本结合:



    接下来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

    1、风扇是否吻合。这台机器准备使用T61的风扇,由于采用X4500MHD与HD3650双显,加之使用45纳米的Penry CPU,散热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能否吻合,明天就有结果。

    2、屏线。基本上确定T500的屏线长度不够,准备先找W700的屏线来试,如果OK的话就直接到位,否则就只有试T500的屏线了,长度不够的话就只有延长转接了,这个可能是最麻烦的地方。

    2008.12.25

    刚才把T500拆下来,把它屏线试着安装到T62p上面来测试,哈哈,开机点亮了。

    又对比了一下T500的风扇,发现T500的风扇效果更佳,因此计划到时候就选用T500的风扇。

    截止目前为止,初步试验已经成功,现在问题就是整到合适的屏线,然后就可以动手整装了,抓紧备料中,大家一起期待吧。

    2008.12.26

    T500的屏线、风扇、高压到位,明天开始改装屏线,顺利的话预计27或28号开始总装。

    2008.12.27

    初步装机成功,进入系统,经过初步的烤机测试。

    先上一张图了,系统还没来得及安装,是之前在另外一台机器上的系统直接拿过来启动的。

    旁边的工具:锉刀、军刀和钳子,是这次改装过程中用的三件宝,呵呵。



    2008.12.28

    屏线改造完成,测试OK,特别感谢xiejixiang网友。



    明天把AB壳、屏轴整合就可以总装了,历时一个星期的改装工程就可以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先上一些半成品的图。    这是改造过的D壳,图中红圈的部分都是改造过的:
    这是防滚架部分,图中的红圈部分为改造过,包括切割、磨平,另外,防滚架的另外一面也有很多的螺丝位置要被切割或磨平:
    这是未加掌托的CD壳组装情况,喇叭是用X40的喇叭改造的,感谢aq5200。
    这是装上掌托、键盘之后的下半部分组装: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机器的底部:
    这是左侧面的接口改造情况,使用了T61的PCMCIA+Express二合一卡插槽:
    另外,附图T61与T500的风扇的区别。反面,左边是T500的风扇,右边是T61的:
    正面,左边是T500的风扇,右边是T61的:
    最后上一张经过初步烤机(包括安装系统、软件及一些基准软件测试),系统资源及温度截图: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2.29    屏轴到位。现在还差一个小而重要的部件,就是屏幕固定在屏轴上的连接片(固定片),没有这个东西,屏幕无法固定在屏轴上。
    希望明天搞定这个,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上半部分组装起来,机器就可以正常投入使用了(除了硬盘使用时突出一小截)。

    到目前为止,机器运行非常稳定。

    2008.12.30
    基本装机完成。
    在aq5200、龙星等朋友的帮忙下,下午完成了AB壳的整合和改造,包括屏幕与屏轴连接片的改造、顶部的天线接缝、键盘灯的延长等,现在只剩下屏幕右侧的两个天线接缝了,以及改装一个T62p的灯板条,其它基本完成。
机器现在已经进入正式烤机使用状态。
    2008.12.31
    在2008年最后的一天,给这台机器安装上了改造的T62p灯板条,并且打磨了半天挖孔安装上了指纹,效果不错。至此宣布总装完成,T62p经过几天烤机之后,正式投入使用。
    上一张全景图:
    晚上完成了光驱位的改造,这个地方趋于完美了:
    另外上一张T62p的改造图:
    2009.1.1
    进行了全天的稳定性烤机测试,完全没问题,通过。

    2009.1.2
    经过技术研究,准备把T62p的SATA接口改成MicroSATA接口,直接用1.8英寸的SSD,硬盘突出的问题就可以完美解决了。
    大家等着明天的报告吧,呵呵。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1.3    今天终于完成了硬盘插槽的改造,成功地把1.8英寸的MicroSATA SSD内置在T62p上面,从而完美地改造了硬盘。过程一波三折,总算是获得了成功。
    先是研究,如下图,决定把红圈的部分焊下来,替换掉原来主板上的SATA插槽,从而实现内置使用1.8英寸的SSD:
    进行试验,为了方便,把飞线接到主板背面来进行,万一不成功就可以保留着原来的SATA插槽:
    走了不少弯路,最后终于弄明白,原来是飞线过长所致,导致一直运行不稳定,最后直接把原来的SATA插槽焊下(两个吹风同时行动好不容易把它焊下来),然后飞线14条,再把MicroSATA插槽固定在主板上,这是SSD一起固定的图片,由于一下子就固定了所以没有拍正面的图片: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MicroSATA插槽和飞线:
    这是外观图,明天再找到硬盘盖,就真正完美实现了:
51201314  V3+  发表于 2009-1-1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1.4    今天早上,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把QXGA屏幕的保护膜揭开,在新的200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正式把这台经过10天辛苦折腾组装起来的专门网定制山寨版ThinkPad T62p启用。

    中午到华强花15元买了个硬盘盖,再由aq5200帮忙把屏幕右侧的两个天线接缝改造下,至此,ThinkPad T62p正式宣布完美收工。
    后记
    促成这台T62p的诞生,实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的结合,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最终成事。
    其实,从去年9月份拿到W500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萌发了在W500主板上整上QXGA屏幕的想法,因为W500的屏幕实在太一般(对于我们这些用惯了 IPS/AFFS屏幕的人来说),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想法只能藏于心底;直到前不久,终于忍不住打开W500的屏幕AB壳:

    但是,当时发现此路并不通,于是只能另辟新路。到12月22日中午,在与版主们的交流中,最终形成了在15寸T60上面改造的方案,于是立刻着手准备材料。上述就是必然因素致使此事启动,项目启动之后,一些偶然因素的结合,使得此事带上了一定的传奇色彩了。
    首先是主板,这个是最重要的,没有主板什么事都干不成。翻遍整个华强都找不到T500或W500的主板,很多柜台更是根本没听说过或没见过,此时一个特殊的渠道刚好提供了一块T500的主板,并且连屏线、风扇、高压一并搞定、到位,为这个项目的进行打下坚定的基础;而在同一天,CD壳及防滚架也拿到了,据说是华强为数不多能够搜出来的,于是,项目得以真正进行起来了。

    到了后来,CPU、内存这些都很好解决,但是AB壳和屏轴是个大难题,整个华强及商家渠道都找遍了,都没有,有的也是15.4寸宽屏的AB壳或屏轴。此时,又是偶然听到一个商家藏了15寸普屏的屏轴,但是没有AB壳;第二天拿到屏轴,继续找AB壳,一直到12月30日下午,终于在一个朋友神差鬼使下拿到 AB壳,而且是全新的。

    这些都解决之后,还有一个很小而重要的部件,那就是屏幕与屏轴之间连接的固定片,没有它,屏幕就无法固定在屏轴上,这次是真的犯难了,所有的华强柜台和商家都没有这个原装部件,因为它特别,必须螺丝孔对得上位置,所以别的机器是无法通用过来的。这时,刚好aq5200说以前卖Q屏的时候改装过这个,于是,当天下午到aq5200朋友的柜台进行这个连接固定片的改装与AB壳和屏轴的组装,比较顺利地完成。

    在这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了,拿到的A壳不带屏钩,那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个屏钩,机器的AB壳与CD壳(上下两半)无法闭合,在我们到处寻找过程中,aq5200朋友柜台一个小妹闷了一声“你们是不是找那个钩?我这刚好有一个!”,我们一听大喜,小妹又来了一句“不过这个是15寸的哦”,我们更高兴了,哈,要的就是15寸的,于是七手八脚把屏钩装上去,原装的感觉真好。

    但是,A壳顶部无线接缝及右侧的两个接缝仍然是开着的,这时aq5200一个朋友刚好找到A顶部的天线,而且带接缝,一番改造之后完美地与A壳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候整个外壳就只剩下右侧的两个接缝了,留待后面改造,这时机器是很好地用起来了。

    到了31日晚上,在aq5200的帮忙下,又利用减重器改造了光驱位,完美地解决了这个位置空置或突出一截的不不美观。至此,最重要的一个位置就是硬盘突出一截这个地方要改造了,目前正在确定改造方案,相信一定能够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够在2009年把这台机器打造完美。

    偶然与必然之间,都证明了网友的力量是强大的,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信念的坚持是强大的,而我们这台T62p亦是意义重大的。

    最后统计一下这台机器的改装清单:
    以8000多元的成本,拥有了与T500大致相当的性能,更搭配原厂三星SLC SSD,更强效果的屏幕,更舒服的4:3屏幕,虽然搭上了十多天的时间和精力,动用了各方面的关系,但是感觉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wxp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2-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积分,在买本
ST001  V3+  发表于 2009-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呢
wxp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2-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V3+

0

关注

21

粉丝

1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11-28 11:38 , Processed in 0.0744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