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31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红蓝条的回归ThinkPad X300向创新前进

[复制链接]
5312 4
2007年8月6日,联想集团首席设计师David Hill通过网络发起了一个投票,让网友决定是否恢复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上的“红蓝条”。截至10月投票结束,92%的网友投下了赞成票。

当ThinkPad在1992年推出时,为引导用户配合按键使用“小红点”TrackPoint设计了“红蓝条”,以便在视觉上和“小红点”对应。在1992年,对远未普及的笔记本电脑来说,这种提示非常重要。但当时间发展到2006年,笔记本电脑用户早已可以熟练使用触摸点设计,为简化视觉效果去掉“红蓝条”似乎理所当然。ThinkPad用户的反应却出乎预料,他们对 “红蓝条”设计念念不忘。

红蓝条归来
  2008年2月,联想在全球推出ThinkPad X300。作为其主导设计师的David Hill在这款“完美笔记本电脑”上对用户的声音做出了响应。“尽管功用性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保持用户对产品的熟悉对一个品牌来说同样重要,尤其是对ThinkPad。”

  ThinkPad在笔记本电脑品牌中显得非常独特,它在超过15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声誉,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小红点”、“红蓝条”等在内的经典设计。对ThinkPad用户来说,这些经典设计就代表这个品牌所拥有的历史与内涵,代表了他们对品牌的归属感。

  实际上,这款最新推出的ThinkPad X300回归的不仅是“红蓝条”,还包括大幅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的掌托上的橡胶涂层,曾在ThinkPad 570上惊鸿一现 的13.3寸屏幕。看起来,ThinkPad X300 在向经典追溯。然而在经典与守旧之间,有时候仅仅是一条细线。

经典与守旧间的那条线
  业界并不缺乏这样的实例,当一个产品,甚至是一种设计被用户广泛接受,成为经典时,人们就会难以容忍改变的出现,进而使经典沦为守旧。在诞生超过15年,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台的ThinkPad身上,这种博弈显而易见。当ThinkPad品牌最初推出宽屏产品时,外界的压力让设计人员难以理解——人们为何不能容忍这种大势所趋的改变。

  联想日本大和实验室的内藤在正从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ThinkPad产品研发,在国内以“ThinkPad之父”而闻名。他的团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以优秀的质量和先进的技术确立了ThinkPad的领先声誉。内藤在正认为,“我们鼓励去设计一些不那么现实的东西,但如果坚持超现实,就毫无乐趣,毫无新意可言了。” 内藤的态度或多或少地表明ThinkPad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地平衡,延续ThinkPad的经典与坚持创新。

  2006年9月,联想内部达成共识——设计一款最轻薄、同样功能强大的13.3宽屏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300将成为X系列首款具备内置光驱、触摸板、甚至是13寸宽屏的产品。
挑战还在继续

  2008年2月,当联想向世界介绍ThinkPad X300这款笔记本电脑时,人们一阵欢呼。ThinkPad X300最初重量仅为21.33千克,最薄之处为18.6毫米。同时采用了64G SSD固态硬盘、7mm超薄内置光驱、LED背光显示屏、丰富的端口以及无线功能。它恢复了“红蓝条”、掌托材质,延续了“小红点”与黑色外观设计。它既经典,又创新。X300成为ThinkPad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产品。

  再让我们来看红蓝条的回归,从无到有,从消失到回归。面对经典与创新之间的选择,联想成功地向用户开启了一扇门,让用户来决定。

  笔记本电脑恐怕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这里有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企业、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好的设计师。他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全力研发更具创造力的产品。而联想在脚步向前的同时,也不忘停下来关注用户的需求。而这或许正是ThinkPad 15年来,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秘诀。

评论 4

死老妖  V3+  发表于 2008-12-1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又在放毒了。。。。。
五月天  V3+  发表于 2008-12-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应该是X301了吧
五月天  V3+  发表于 2008-12-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X300能否用普屏的硬盘
bluetooth8888  V3+  发表于 2008-12-1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看得我想败,可惜money不够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1

粉丝

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11-24 20:27 , Processed in 0.1318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