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ThinkPad 触屏版X1 Carbon体验记
碳以惜为贵 品析X1 Carbon触屏版"Carbon"是碳的英文名称,在化学中我们称其“C”,是一种非金属元 素。碳通常给人的感觉就是黑色,比如我们熟知的石墨;当然碳拥有多种不同性状,外观、密度、熔点等各自不同,再比如金刚石就呈透明晶体状。那么碳纤维 (Carbon Fiber)呢?ThinkPad X1 Carbon 产品名称中“Carbon”一词所代表的就是碳纤维。
碳纤维 是新一代增强纤维,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事实上碳纤维不仅成本过高,也因为其特殊的材料性质而不易大量运用在 消费电子产品中。有业内人士指出,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因此碳纤材质是产量与销售均受到管制的材料。若是将其大量运用到消费电子产品身 上,恐怕供不应求使其价格超黄金。
目前世界碳纤维每年产量达到 4 万吨以上,但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再国外少数企业手中,每一台碳纤维笔记本都需要向它们支付高额的材料费用,因此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 够见到的碳纤维材质电子产品要比铝合金产品还要稀有,算是物以稀为贵,前辈们的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能在 ThinkPad X1 Carbon 身上看到“碳”的存在是比较难得的,并不是所有厂商都能用的起或愿意去用这个材料。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2834554481.jpg
六问ThinkPad 触屏版X1 Carbon体验记
ThinkPad X1 Carbon 算得上是目前超极本中精致且昂贵的产品,而这一回跟着微软 Windows 8 的步伐推出触屏版想必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本文的主角便是这位高贵的绅士,触屏是他改头换面的样子,变了样貌的他还能把住我们的心吗?
触屏为何?二十周年纪念意义深远
第一次见到 X1 Carbon 的时候,其硬朗的外形与成熟的配色让我联想到风度翩翩的绅士,记得那是在 2012 年的秋季。当时的印象,这位绅士虽然默默无言,但在他身上却能够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没有花枝招展的外貌却有着坚韧有力的内心,这或许就是 ThinkPad 自 IBM 时期开始就给人留下的延续至今的经典。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3780527369.jpg
Touch 出现在 ThinkPad 产品一部分原因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Touch 的出现其实早在预料之内,毕竟是生活在商品化时代,把握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厂商最为看重的,Touch 也就是走在这条路上随而见到的路标。因此 ThinkPad 推出X 1 Carbon 触屏版或许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因为如今的触屏可不像碳纤那么稀有。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769306458.jpg
触屏版毕竟要比非触屏版多了一些功能,更加完善了体验
ThinkPad X1 Carbon 的做工很好,触屏版的做工同样出色,两款机型绝大部分细节都是相同的,屏幕则是它最大的改变。算是为了迎合 Windows 8 的步伐而迈出的这一步,而触摸屏移植到商务气息浓厚的 X1 Carbon 身上,或许真就像一些 IBM 老用户所说的那样:娱乐就好。
http://i1.sinaimg.cn/IT/cr/2013/0417/2641478876.jpg
左为触屏版屏幕,厚度增加是必然结果
不过笔者认为,X1 Carbon 触屏版的推出对于 ThinkPad 来说是有着深远意义的。ThinkPad 产品最早出现于 1992 年,在个人 PC 领域至斤已有二十年的历史,而这一次 X1 Carbon 触屏版的上市也算是为二十周年做纪念。为何这样说?因为最早的 ThinkPad 电脑还没有键盘,操作设备方式是通过 IBM 研发的笔迹识别系统,笔迹与触屏这两者之间不就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嘛。
高端工艺?碳纤维材质有哪些优势
ThinkPad X1 Carbon 触屏版与之前的产品相同均采用高端碳材料。事实上碳纤维也是有不同品质等级的产品,目前市面上已有许多不同品质的碳纤维制品,像一些高端钓鱼竿选择的就是 最高等级品质的碳纤维材料,有的钓鱼竿成本高达数万元,它甚至比飞机和一级方程式赛车所用的碳纤维品质更优秀。当然,这种奢侈品类顶级材质并不适合消费电 子。
那么选择碳纤用作电子产品的外壳材质相比其他材料有何优势?比如超极本,一些高端产品的厚度已经控制得十分细致,金属合金材质虽能 给超极本带来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模具纤细的条形打孔处(类似于风扇的出口),一旦遇到外力冲击与摔落等情况,合金材质的坚韧程度就不及碳纤维了。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1683238142.jpg
ThinkPad X1 Carbon 触屏版采用碳纤维外壳,机身坚固尤其是屏幕顶盖
同体积下碳纤维的重量只有铝合金的三分之 一,而抗冲击能力却是铝合金的两倍,这是碳纤比起铝合金材质的优势,当然价格成本也近乎两倍。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195502060.jpg
碳纤维黑色的外表正好符合 ThinkPad 小黑的气质
碳纤维与铝合金的较量?这似乎预示着 ThinkPad 要与苹果一拼高下。与苹果 Macbook Air 追求极致简约的风格不同,X1 Carbon 触屏版依旧是一款务实的纯商用超极本,它既要让外观变得更纤薄,又需让 ThinkPad 独有的设计和功能传承下来,比如经典小黑造型、红色指点杆、背光灯、防滚架和指纹识别器等等,注重商务品质和细节是 ThinkPad 多年来没有变过的。
何为经典?面对小黑我们是否记得
ThinkPad X1 Carbon 触屏版可没有因为配备触摸屏而舍弃键盘,与目前已经同期上市的 ThinkPad 其他笔记本产品保持一致均采用巧克力式键盘。有不少小黑老用户无法欣然 接受这种键盘,他们还是怀念以前的那个老样式。毕竟坚持了多年的老键盘让人难以忘怀,如今Think产品的改变需要给用户一段时间去适应。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2065790820.jpg
X1 Carbon触屏版 Enter 按键颜色回归经典
当然 X1 Carbon 触屏版的键盘实际表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法接受,因为它依旧是经典的“X”结构,其实只不过是键帽变化而已。通过实际的敲击体验,这块键盘的手感还是 非常舒适的,好弹性是 ThinkPad 键盘的特点,稍微增大的接触面积令手指贴合程度控制的十分到位。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2500816981.jpg
配备指纹识别是超极本中少有的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1772974931.jpg
二十周年纪念版特殊的小红帽
小红帽的身影依旧出现在 X1 Carbon 触屏版键盘中心位置,算是延续经典。该设计对于配备触摸屏的机器来说似乎保留的有些多余,但多数用户仍然对“小红帽”情有独钟,而且触控板并不受老用户的欢迎,触屏幕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780195566.jpg
触摸板的手感并非不好,而是老用户习惯使用指点杆
ThinkPad X1 Carbon 触屏版的接口配置与非触屏版基本相同,配备的接口并不算多。机身左侧安排有电源接口、USB3.0 接口和无线网卡物理开关。机身右侧则配置有多合一读卡器插槽、3.5mm 耳机接口、Mini DisplayPort、USB2.0 接口(充电功能)和笔记本安全锁孔。
个性特色?哪些设计能够引人注目
相比之前 ThinkPad X1 Carbon 超极本,X1 Carbon 触屏版同样在13英寸模具内放入了一块14英寸显示屏,而且同样采用时下流行的窄边框设计,但不同的是该版本配备了触摸屏,分辨率依旧为1600 × 900。不过该机最大的特点还是雾面屏,这点不同于其他品牌触控产品,以往的镜面触摸被换成了磨砂屏幕,触摸手感上有些匪夷所思。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3985553230.jpg
X1 Carbon 触屏版虽配备触摸屏,但依旧采用雾面处理;右为触屏版
另外有个特色值得一提,X1 Carbon 触屏版延续了X1 Carbon 所配备下拉式铰链,屏幕转轴开合角度与经典的 ThinkPad 系列保持一致,都可以张开到180°。相比多数下拉枢轴设计只能打开到135°或150°的产品,能做到180°的开合的 X1 Carbon 触屏版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观察屏幕的特定角度需求。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2250824544.jpg
屏幕可以全部展开来使用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2219106784.jpg
X1 Carbon 触屏版屏幕开合角度达到180°
之前评测过 X1 Carbon 超极本,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仅能提供 5 小时左右的电量。作为弥补,X1 Carbon 采用了 Rapid 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利用这样的充电方式,笔记本电脑可以在 35 分钟快速充满 5 小时电量,大大缩减充电时间。按理来说,X1 Carbon 触屏版与非触屏版情形相似。
注重商务?电池续航能力坚持多久
考量 ThinkPad X1 Carbon 触屏版的电池续航能力,我们选择的测试软件是 PowerMark,它和 PCMark、3DMark 一样,也是由 FutureMark 公司开发推出的。它会持续不断的循环运行一组测试脚本,其中包括四种常见应用:上网浏览,文档处理,视频播放,3D 游戏,从而尽可能的贴近绝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2764792984.jpg
PowerMark 续航能力基准测试
考虑到通常用户在需要延长笔记本的续航时间时,会把电源管理设置为省电模式,因此我们在测试之前也是如此设置,同时禁止笔记本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亮 度,禁止关闭屏幕背光,禁止自动睡眠。与此同时,我们让 WiFi 保持在开启状态,从而模拟出用户的真实使用状态。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1504448427.jpg
模拟用户使用情况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3489191326.jpg
续航能力测试结果
将电源调节至省电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后,最终得到 6 小时 10 分的测试成绩,这样的续航成绩在众多超极本中算是中等。当然实际应用中会与理论测试有一定的差异,本次测试在中低强度使用时间达到 6 小时以上,还有快速充电技术来加快效率,续航能力较之非触屏版有所提升。(注:图中 79% 代表测试使用量,最终成绩属于估算值,存在一定误差)
轻薄设计?散热性能表现又是怎样
散热性能测试其实对笔记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本身机体内部空间已经的十分狭小,再加上发热量较大原件,散热通畅性就考验一款笔记本内在的真功夫。采用碳 纤机身且风扇左置的 X1 Carbon 触屏版散热表现如何?按照惯例我们采用了 FurMark 软件加上 AIDA64 系统稳定性测试来使这款机器在高负载状态下运行。
http://i1.sinaimg.cn/IT/cr/2013/0417/1616144194.jpg
高负荷状态下核心温度表现一般
表面温度方面,我们采用专业的温度检测设备对笔记本的散热表现进行检测。为了方便我@@察整机温度分布情况,我们通过仪器检测得到温度分布图,记录并标记各个部位的温度,图示如下:
http://i1.sinaimg.cn/IT/cr/2013/0417/3911779170.jpg
中低负荷运行状态下的键盘面温度
从温度分布图来看,该机的绝大部分热量都堆积在键盘中左侧区域与散热出风口位置,掌托区域的热量较少,在长时间的实际体验中掌托的温度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总的来说,X1 Carbon 触屏版的散热情况不是很理想。
http://i1.sinaimg.cn/IT/cr/2013/0417/2129909881.jpg
高负荷状态下键盘面温度分布图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2345839588.jpg
高负荷状态下底面温度分布图
如何判别散热性能好坏,最高温度代表不了什么。散热通风口的温度绝对是最高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只能说明散热有问题。当大部分热量堆积于散热通风口附近位置,且其他部位的温度没有高于 37℃,那就可以确定散热系统设计属于比较合理的。
最后评论:周年纪念意义大于产品
接触过不少 ThinkPad 产品,对近几年它的改变也有一定了解,虽然那些经典的型号如今已经很难再见到,也回不去当年 IBM 那时让人兴奋的时代,但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有些感概。时代在变化,产品亦是革新,那些年我们追求过的产品现如今都成了经典。
二十年仿佛一季春秋,多少次变迁连绵不休。Think 始终没有停止,二十周年纪念让 X1 Carbon 成了主角。纪念意义大于产品存在,这或许就是 X1 Carbon 触屏版的宿命,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Think 之改变能否被接受,这是时间问题;改头换面的绅士还能否把住用户的心,这是市场所需。
再回头看 X1 Carbon 触屏版这款产品,碳纤维机身是它最大的特点,触摸屏的加入也确实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操作方式的体验。好与不好且先不论,ThinkPad 经典所留在 X1 Carbon 触屏版身上的依旧是那个味道,只不过有些变了,身为品尝者的我们变了。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2089565345.jpg
X1 Carbon 触屏版是 ThinkPad 二十周年纪念版产品
X1 Carbon 评测文章作者 周博林:
触屏版本 ThinkPad X1 Carbon 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触控功能,配合 Windows 8 使得用户在使用方式得到更丰富的体验,并且磨砂触控屏的手感也很不错,如果还不是很习惯使用指点杆的用户,相信手指直接触控操作会更为直接方便。
该机的屏幕亮度和色域表现令人满意,总体来说也让人满意。不过对这款机型存在有一点小小疑惑,ThinkPad X1 Carbon 面向商务高端用户,触控屏显得有些娱乐化,平时这部分用户的工作相对比较繁忙,大部分操作都交给了键盘、指点杆和触控板,触控屏的使用率可能并不是很高。
附文:X1 Carbon触屏版基准性能测试
在硬件配置方面,本次评测的这款 X1 Carbon 触屏版配备了 22nm 制程工艺的英特尔酷睿 i5 3317U 双核低电压处理器,搭载英特尔 QS77 芯片组,配置了英特尔 240GB SSD 固态硬盘,以及单条 4GB DDR3 1600MHz 高速内存,显卡方面该机型采用了处理器自带的英特尔 HD 4000 核芯显卡。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1765317259.jpg
整机配置参数一览
英特尔酷睿 i5 3317U 属于全新的 IVB 平台低电压处理器,拥有 2 核心且可通过超线程技术支持到 4 个线程。该处理器基于 22nm 制程工艺,核心代号为 Ivy Bridge,初始主频为 1.7GHz,睿频至2.5GHz,共享的三级缓存为 3MB,整体 TDP 为 17W。
http://i3.sinaimg.cn/IT/cr/2013/0417/1999999040.jpg
i5 3317U 处理器参数
接下来我们采用 CINEBENCH R10 这款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最终这颗酷睿 i5 3317U 处理器单核获得 4396 分,多核获得 9084 分,性能表现不错。
http://i1.sinaimg.cn/IT/cr/2013/0417/950901436.jpg
i3 3217U 性能测试
为了方便测试其性能,我们选择 AS SSD Benchmark 这款专门为 SSD 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可以测试出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性能,包括 4KB 小文件的传输性能等等,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 MB/s 的形式,另一种是 IOPS 形式。
http://i0.sinaimg.cn/IT/cr/2013/0417/2133246416.jpg
AS SSD Benchmark 测试结果
在 AS SSD 测试中,我们看出 X1 Carbon 触屏版配备的英特尔 240GB SSD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分别达到读取 489.58 MB/秒和写入 288.90 MB/秒的成绩,而 4K 随机读取速度达到了 17.62 MB/秒,整体表现相当出色,相比传统的机械硬盘提升十分明显,尤其是 4K 随机读取速度,为程序加载、系统运行等大提速。
http://i2.sinaimg.cn/IT/cr/2013/0417/25177479.jpg
CrystalDiskMark 基准测试
除此之外,对于这块 SSD 固态硬盘我们还选用了 CrystalDiskMark 这款软件进行测试。这款基准测试软件能够检测硬盘的随机读取/写入速度、连续读取/写入速度、测试随机 512KB、4KB 读取/写入速度(队列深度=32)等,以此来辨别磁盘的性能及质量的优劣程度。
我觉得普通普通上触摸屏有些多余。 不错,但是屏厚了有些不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