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888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英特尔迅盘技术深度解析

[复制链接]
28882 33
九把刀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HDTune和PCMark测试:性能曲线平滑
· HDTune测试
  首先我们使用HDTune 2.53对迅盘开启与关闭进行比较测试。该软件可以将硬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速度,平均寻道时间等方面信息进行量化,用以对比“迅盘”模块在开启与关闭状态下的整体性能。



关闭迅盘功能


开启迅盘功能   
    从HDTune的对比结果上看,在平均寻道时间以及平均传输率等方面上看,迅盘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请注意这两幅图传输曲线与最小传输率这一项,可以明显地发现最小传输率在开启迅盘的情况下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且开启迅盘后性能曲线相对平滑了很多,曲线越平滑,数据传输效果越好。经过多次HDTune的测试,笔者也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HDTune中CPU占有率的相关显示,我们也针对迅盘开闭状态下CPU的占有率加以对比,测试结果如下。










CPU占有率测试   
    根据上图,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开启迅盘的情况下,CPU占有率有0.8%的上升。估计是由于迅盘模块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加载的时候造成的CPU占有率的上升。但是在多次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CPU占有率有相差达到50%以上的情况发生,估计是由于初期驱动程序不完善所导致的。
· PCMark05测试
    由于TCL T45测试样机驱动程序存在Bug的问题,导致PCMark05在安装vista补丁之后仍不能正常运行,故该软件在Windows Vista下的测试未能正常进行。


Windows XP PCMark05 得分
    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我们对迅盘的开启与关闭进行了相应了测试,通过上图可以了解到,在Windows XP下,由于没有了Ready Boost与Ready Drive的支持,迅盘几乎毫无作用,甚至在某些测试上还略有下降,估计是由于增加了迅盘这个传输过程所导致的。
九把刀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文的开始时我们已经看到了开启迅盘能够让系统在运行程序时,节省一半的时间,而迅盘技术不仅仅是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它也给予了系统启动时间一个非常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对系统进行关机和休眠,来看看它能够提升多少。
● 系统启动时间:开启迅盘可省44秒
    那么迅盘的开闭对Windows vista的开机速度与睡眠唤醒速度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在分别开启关闭迅盘的状态下,使用秒表对其进行了测试。


迅盘开闭情况下Vista启动时间  
    测试表明,在开启迅盘的情况下,Windows Vista的测试结果非常喜人。两者的差距达到了44.32秒,已经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迅盘带来的加速感。

迅盘开闭情况下Vista唤醒时间
    在唤醒测试中,迅盘的效果也依旧明显。看来,迅盘技术对于系统由停止到启动的作用还是很大。虽然没有预期的即时启动,但是也能让我们对其前景有着更多的期待。
九把刀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商务办公测试:再不用怕打开大文件
    商务使用方面,依旧由于该测试机型驱动程序Bug的问题,导致相关的SYSMark等常用商务办公评测软件不能正常运行,所以我们使用了秒表对几个常用软件进行计量。包括PHOTOSHOP CS 8.01打开图片,WORD 2007文档打开,数据拷贝等方法测试。









PHOTOSHOP图片打开时间   
    PHOTOSHOP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大小为71.5MB的Tife格式的图片,然后将其复制了10份副本进行打开测试总容量达到了715MB。对比关闭迅盘时的效果,虽没有系统启动测试那样来的惊心动魄,但也有着9秒左右的差距。表明对于重复性文件读取,迅盘还是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该效果随着打开同类型文件数量的增多处于一种线形递增状态。

WORD文件打开测试
    在使用WORD打开一个2.2MB含有图片的文件时,迅盘以50%的明显优势获胜。从对文档的点击,到鼠标由繁忙转为空闲仅仅使用了7.79秒。在传统的商务使用方面迅盘对系统效能的提升的确显现出来。


数据拷贝测试
    数据拷贝测试中,我们选用了一个大小为4GB内含218个分项文件的软件包进行拷贝测试。开启迅盘使我们节省了将近100秒的时间。证明“迅盘”技术在针对大量琐碎的文件进行读写时,充分体现了NAND闪存所带来的优势,减轻了硬盘磁头往复于磁道之间的负担。
九把刀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游戏读取测试:效果虽有,但不明显
    在商务方面成绩优秀的迅盘在游戏娱乐方面效果如何呢?我们选择了时下流行的《英雄连》和《无冬之夜2》这两款游戏对其娱乐性能进行测试,对比迅盘开比情况下游戏Loading进度条的读取时间。




游戏《英雄连》地图读取测试
    相对商业测试,娱乐方面的测试就显得有些苍白了。在《英雄连》进入游戏之前的地图读取中,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发现迅盘对游戏性能的提升有任何明显的帮助,零点几秒的差别也基本可以忽略掉了。


游戏《无冬之夜2》读取测试
    《无冬之夜2》相对《英雄连》稍微好一些,2秒左右的差距让我们稍微看到了迅盘优势的一些端倪。归其原因,估计是迅盘的“预读”系统尚存在缺陷,不能及时分辨当前应该缓存的文件。看来在游戏娱乐方面,迅盘技术依旧待加强,或者在未来的驱动编制方面也应该对此应加以改进。
九把刀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用在台式机上?
    这次随迅驰4平台诞生的新生儿——迅盘,代表了一种对硬盘革新的态度,为了解决当前温彻斯特式硬盘所存在的技术瓶颈,它的确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但是对于其第一代产品的身份来说,也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在其MLC闪存的读写速度,预读判断、驱动程序的整合,操作系统的限制,游戏娱乐性能表现平平等方面应再做进一步的改进。


迅盘模块
    但迅盘不仅仅只代表了一种概念,通过评测能感受出其在具体使用中的为用户带来的迅捷体验,特别是在代表了日常使用的商务测试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异成绩与操作系统运行的高效,让人不得不承认它存在的价值。并且由于其采用了标准的PCI-E接口,也使其在未来移植到普通台式机创造了可能。
您认为会不会用在台式机上?
会的
不会,台式机不像笔记本那样要降低功耗
不好说
·您会不会选择迅盘模块?
    目前可以享受到的迅盘模块具有512MB和1GB两种容量的版本,并且获得的渠道也只有在购买迅驰4产品之时选择已经加入该模块的笔记本产品,尽管其使用的是标准Mini PCI-E接口,但是由于英特尔对迅盘技术管理相对比较严格,所以估计迅盘产品不会以商品形式出现于DIY市场,这也就使后期增加该模块的可能性变得非常之低。

价格表
    以目前的采购价看,512MB模组成品的单颗价格在17美金左右,1GB的模组成品也会在21美金左右,但是不是一定要为这部分性能买单还是要看最终用户的意思了。
您是否会选择配备迅盘的笔记本?
会的,功耗低,性能好
不会,成本增加,售价也会随着增加
看情况
·我们关注以及期待未来
    携带着概念与出色测试性能的迅盘技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尽管还有着部分的缺点,但是考虑到目前的产品均为工程样品而且驱动并不完善等原因,让我们对不久将要上市的量产型产品的性能抱以期望,至于迅盘未来的道路,我们拭目以待吧!
多方观点
照片
职位中关村在线资深编辑中关村在线副总经理助理中关村在线编辑
观点
      钱冲:与其说SantaRosa中的NAND选件是让硬盘多快好省,倒不如说是让硬盘多多休息。伴随转速提升,对能耗的胃口不断加大,NAND在内存与硬盘的数据交换之间建立了缓冲区,让以往必须由硬盘负担的数据读取任务交由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NAND来完成,让胃口大的硬盘多休息,自然会少占用有限的功耗。NAND让硬盘少吃多休息。
       刘行:由于闪存硬盘的存在,使得迅盘不能不说是一项过渡型产品。但是闪存价格太高,使得这项技术的普及路很艰难。而对于迅盘而言,外接USB接口的显然不如PCI-E内置的和模块集成的,毕竟传输速度仅为其的1/3。因此,作为一个选配组件而言,仅仅用不到200元人民币的价钱得到性能的提升,是相当实惠的选择。
       孙希萌:对于英特尔发布的这款使用了NAND闪存芯片为基础的迅盘,我觉得在针对缓解硬盘技术瓶颈方面有着很高作用。至少在固态硬盘大众化之前找到了瓶颈的解决之道。而且这款产品的接口使用了标准的PCI-E总线,所以说这次笔记本成了先行者,估计在笔记本上尝试成功之后,Intel肯定会将它移植于PC机。
恨鸟不成钢  V3+  发表于 2009-3-25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传说中的讯盘
我装了个xp直接没用处了
酷寒,不宜裸奔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专业!!!!
死老妖  V3+  发表于 2009-3-2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帖得顶一下
上海GG  V3+  发表于 2009-3-2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知道这个讯盘是干嘛的了
1delpiero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9-3-28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1

粉丝

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11-25 15:47 , Processed in 0.0758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